第06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用城市更新为城市“强身健体”

□潘抒捷

近日,住建部办公厅发布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首次总结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既有建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福州市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建设项目、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其中,并向全国推广。

城市更新,是指将城市中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区域,作必要的改建改造。这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经阶段。过去几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波澜壮阔,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已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因此,在一些建设起步较早的城市,部分区域出现功能退化,某些社区建筑逐步老旧。再者,当年的规划无法预料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比如新能源汽车近几年来迅速普及,而大部分小区缺少足够的充电设施等。

一直以来,国内各地都十分重视城市更新,特别关注居民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其生活品质。最近几年,诸如社区适老化改造、老旧建筑加装电梯、小区空地改为健身运动场所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让大家感受到满满的幸福。其实,从住建部公布的典型案例看,城市除了既有建筑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之外,还包括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换句话说,城市更新也是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的必要举措,其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以福州市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汇聚气象、水务、交通、住建、水利、公安等多部门基础数据,建设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由此城市排水防涝效率提高50%,内河调蓄效益提升80%,形成治水管水的长效管理机制。数据或许抽象,但广大群众的感受很具体——有了水系科学调度系统这个“最强大脑”,福州在防台风防涝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特别是台风“海葵”来袭时表现亮眼,广受好评。

助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该项目迄今仍较完整保留着鱼骨状街巷格局,街区修复坚持“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城市文脉、探索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区域整体复兴。城市更新引领,推动产业结构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升级——以“文化+文创”为主导,吸引脱胎漆器、中华老字号等54家企业入驻,文化文创类占比超60%,连续8年接待游客量突破千万人次。

善战者无赫赫之名。相比于那些直接拉动经济增速的“显绩”,无论是完善城市地下水系功能,还是致力促进文旅融合,都属于显效周期较长,甚至特殊时期方能见其功效的“隐绩”。各地要把城市更新当成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发展活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