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县管乡用”要真正落地

□潘抒捷

随着医疗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医疗资源匮乏与人才力量薄弱等问题依旧严峻。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建议,由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基层医务人员“县管乡用”管理制度,助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医疗条件和设施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以人才为例,受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乡镇卫生院对年轻医生吸引力不大,既招不来也留不住。由于缺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感不足,到大医院看小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导致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这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患者负担,也使得看病更难更贵。

近年来,为破解难题,不少地方开始探索实施基层医务人员用人制度改革。比如,我省的三明市就印发了关于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管理的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实施“县管乡用”。这也被视为推动县域医疗和人才资源下沉的有效办法之一。

所谓县管乡用,就是由县域各总医院(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统筹调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通俗地讲,管理制度在编制、待遇、经费等方面,对工作在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予以充分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他们与城市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学习、进修以及晋升等方面机会均等。显然,这有利于打破县域内医疗机构的横向纵向壁垒,打通医疗服务下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但不可否认,由于制度不完备、管理机制不清晰等问题,有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未达到实际效果,也挫伤了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正如张伯礼代表所言:“虽然多地实施基层医务人员‘县管乡用’,但机制尚不健全,有的只是挂靠个名分。”就此而言,让“县管乡用”更好地发挥作用,既要有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出发,在充分调研总结各地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制定统一且规范的管理制度;更要真正落实,激发医务人员向下流动的积极性,为基层医疗留住更多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人们常说:“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后面的0。”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大家普遍对“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有了更高要求。期待有关部门继续把“县管乡用”这样的事情做好做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筑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根基,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