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第04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屋旁的百香果

□傅火旺

又是一年四月初四。我回老家,见到了老屋旁的百香果苗。它刚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我默默地看着它,泪水从眼角轻轻滑落。时间过得真快,母亲已离开两周年了。

几年前的春天,我带回一棵百香果苗,种在老屋旁。母亲笑问,那是什么呀?我说是百香果,长大结果时你们就可以吃了。母亲随口说,等它长大,自己都可能不在了。我忙说,你想到哪去了?百香果每年都会结果,成熟时你好好尝尝。

夏天如约而至,有天我回家看望父母,一到家,母亲就高兴地说,你种的百香果熟了。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递给我。母亲笑言,自己吃了一个丑的,也很甜。这个更漂亮,留给我吃……

往事历历在目,可母亲永远离开了我。

这两年,我总是想到母亲,内心伤痛不已,“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性情温和,说话总是细声细语。从小到大,我从未见她与人争吵。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小时家里穷,偶尔有乞讨的人进入家门,我们有时不理睬。母亲就会教育我们,说他们也不容易,没到那地步,谁愿意出来乞讨呢。然后拿出一些饭菜给乞讨的人,碰巧有肉时也会夹上几块。母亲的善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记忆中最早关于母亲的画面,便是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补衣服、纳鞋底。那时母亲四十来岁,年轻、漂亮。我常常倚在母亲身旁,一动不动,看着她认真做事。母亲有时会对我说,满崽,帮穿一下针线。好不容易穿好,我心里非常高兴,能帮母亲忙了。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想来,母亲不是看不到,只是想让我表现表现。我更懂事些,便感觉母亲整天在忙碌。父母白手起家,养大了六个孩子,还供我们读书,该有多不容易啊!

母亲不识字,但总希望孩子们多读点书。她常对我们说,“书中无傻人”。因此,读初中时我就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我努力学习,成为当时村里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人。我感受到了父母亲的喜悦。当然,读大学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家里日子过得更加紧了。

前几年经济稍好些,母亲身体又不大好,我想把他们接过来一起住。好说歹说,父母亲才同意过来住一段。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日子过得规律、祥和。上午,父母亲在家看电视,母亲不识字,父亲边看边解说;下午,父亲去温泉泡澡,母亲则到温泉边的公园小坐,等待父亲,然后一起回家。临睡前,他们照例会喝几杯农家酿的米酒。有时,我也会陪父母亲一起喝点。就着小菜,喝着米酒,聊着家常,家的温馨弥漫着。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光。

一天,母亲从市场带回一棵百香果苗,种在了阳台上的花坛中。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百香果苗茁壮成长,夏天竟然结了十多个果实。吃着香甜的百香果,一家人非常高兴。

春节过后,母亲坚持说要回老家。内心虽有万分不舍,但我明白:母亲老了,她想叶落归根。后来,母亲无疾而终,长眠于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屋。

母亲去世后,阳台上的百香果也渐渐枯萎了。百香果,你也伤痛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