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篇

读书可以治病

汪金友

明嘉靖三年(1524年)秋,《武宗实录》纂修官杨慎流放云南。离开北京后,杨慎被军士押解着天天赶路,吃不好,睡不好,感觉身体就像散了架一样,哪都不舒服。幸亏家人在包里给他带了一本《三国志》,晚上住下来时拿出翻翻,可暂时忘记烦恼和忧愁。

这一天,走到湖北江陵(荆州)长江畔时,看到一渔夫和一柴夫正在江边煮鱼喝酒。只见二人把酒言欢,谈笑风生。杨慎联想到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顿生感慨,于是拿出纸笔,写下千古绝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写下这首词以后,杨慎感觉豁然开朗,连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转头成空,自己又何必在乎是非成败?此后,杨慎心情大好,头也不疼了,胃也舒服了。

到了云南,杨慎寄情山水,笔落清香,在滇西30多年,创作了2300多首诗词,成为明代三大文人之首。他创作的这首《临江仙》,也成为名著《三国演义》的开场词。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当时曹操患偏头痛,尤其是到了晚上,左边半个脑袋,疼得像要炸开一样。他吃了很多药,也无济于事。僚属们知道这个情况,一般都不敢晚上打扰曹操,生怕他因头疼而发脾气。

有一天,前线将士报来一篇檄文,说是袁绍的部下陈琳写的,题目是《为袁绍檄豫州文》。从头到尾,都是历数曹操的种种不端。

在这篇檄文中,陈琳从曹操的祖父开始骂起,说这个太监,在宫中像妖孽一样作乱。继而骂到曹操的父亲,说他本来是个小乞丐,被太监收养后靠贪赃发财,又用钱买官,人品极其低下。

继而转入正题,把曹操拎出来,说这个宦官留下来的小丑,本来就是个没有道德的混混,知恩不报,现在反而欺负皇帝,什么事都是他自己说了算,典型的想篡位。陈琳还说,曹操是最凶残的奸臣,绝对排名第一。谁能砍掉曹操的头颅,封五千户侯,赏金五千万。

僚属们觉得这是件大事,不敢不给曹操看,所以只得战战兢兢地送了进去。没想到,曹操看了之后,连声叫好。每看一遍,都拍一下桌子、叫一声好。连看了三遍,叫了三声好。

当晚,曹操召集大家开会,并信心十足地说:“袁绍让陈琳写这样的文章,说明他已经黔驴技穷。如果我们乘胜追击,必将大败这小儿。不知为什么,我的头突然就不疼了,正好和大家一起进军。无论谁抓住陈琳,千万不要杀,我留他有重用!”

接下来的官渡之战,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后来的陈琳,也成了曹操帐下的谋士。

西汉时期的刘向在《说苑》中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其实,读书不仅能够医愚,而且可以医火、医躁、医狂、医怒、医愁、医郁、医衰、医伤。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很多病都可以好转。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