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松绑”放权:

福建集体林改的探索与突破

□张春霞

2001年,福建武平县率先实行均山分林,把林地的经营权还给了林农家庭,实现了林改的历史性突破。

◆福建林改的艰难探索

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改革开放前,国家对林业实行最严格的计划管制及更为集中的统一经营制度,“松绑”放权的改革注定更为艰难。

成功的农业承包制难以在林业推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业也开展了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定”改革,有些地方实行了分林到户的家庭“大包干”。但由于受当时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结果是分林到户成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难以逾越的禁区。

1984年55位厂长、经理“松绑”放权的呼吁破除林业计划管制坚冰。《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呼吁信全文后,福建率先进行了“松绑”放权的改革,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9份落实企业自主权的文件,并于1985年4月、1987年6月分别在全省推行厂长负责制和国营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福建国企改革做法迅速在全国推广。同时,“松绑”放权的改革也打破了林业计划管制的坚冰。在改革推动下,国家于1985年取消了实行20多年的木材统购统配制度,开放了木材统购、运输、配送等国企改革的经营权。

艰难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三明市实行了“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折股联营,经营承包”的林业股份制改革。在这一模式中,股东会和村“两委”虽为两块牌子,却是一套人马,山林所有权和经营权仍未分开,林农虽分得股权,但权益仍得不到落实。由于产权不明晰、经营效率低下等弊端,这一改革未取得预期效果。20世纪90年代,三明市开展了“明晰产权、分类经营、落实承包、保障权益”的改革;龙岩市打破建制村集中统一经营体制,由自然村或村民自愿组织的联合体承包山林。这种改革实际上就把山林经营权从建制村分离出来,赋予了自然村或其他组织以一定的自主权,由此向还山林经营权于林农的林改目标迈出了一小步。

◆还经营权于林农的福建林改突破

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为林改突破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由于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不发生大规模滥砍滥伐成为林改必须坚持的底线。这就要求“松绑”放权要遵循林业特点,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明确政府、集体、林农等各方的责任范围和各自的责任担当。推行林业分类经营体制改革就是这样的探索,即依据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森林划分为生态林、商品林,并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对于生态林,仍然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由政府提供经营资金;对于生产性商品林,则进行经营权放开改革。正是在实施分类经营的前提下,针对商品林经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备了可以破题的条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福建突破”。

2001年,武平县开始探索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山林经营权从集体所有权中分解出来,明确界定给林农家庭,从而实现了从“承包”经营到“均山分林”林农自主经营的历史性跨越。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武平调研时,敏锐发现武平林改探索的积极成果,并作出了“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和主导下,福建及时总结武平经验,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福建林改的突破在全国开花结果。

林改配套改革进一步放开经营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林农的利益,福建采取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由政府赎买的改革方式。这项由福建首创的改革,作为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制度创新经验,于2020年11月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面向全国推广。在对商品林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与管理进行相应改革,重视生态林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探索和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力促进了生态林的发展。

◆推动眼睛向内的林业经营变革

2014年,福建30位企业家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眼睛向内,自我革新”的新声。眼睛向内是市场主体的自我革新,良好的外部条件不能代替企业的经营,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勇者能者才能取胜,不善于经营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松绑”放权的进程,必然也是企业自我革新、自我发育成长的过程。

林业的自我革新要求进行林业经营变革。

均山分林改革实现耕者有其林,林农在获得山林经营权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经营收益权。这就要求林农“眼睛向内”,对林业经营不断进行调整变革。森林具有生态效益的特点决定了林业具有满足人们多样需求的巨大潜力。因此,林业经营能力也表现为林农不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挖掘“四库”潜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满足社会需求,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加快实现林业经营变革的发展目标。

首先,福建咬住青山不放松,以长期不懈的努力连续45年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创造物质基础。其次,福建林业经营实现了从单一木材利用向山地综合经营生产多种物质产品的转变,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其三,福建林业从过去注重物质产品生产,转向重视生态利用,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实现了林业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福建文旅和森林康养业的蓬勃发展。此外,福建率先进行林业经营变革新探索,发展碳汇林业及林业碳汇交易,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新贡献。

(作者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