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松绑”放权对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价值意蕴与现实启示

□叶 琪

40年前,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向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松绑”放权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改革之路,为福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贡献了独特的价值意蕴。

◆“松绑”放权对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价值意蕴

一是“松绑”放权蕴含着企业家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松绑”放权承载着福建广大企业家搞活企业、做强产业的高度责任感,实业报国、开放创新的坚守韧劲,敢于建言、决意改革的决心勇气。正是有了这份果敢和决心,大胆地试、大胆地改,为福建制造业发展赢得了改革先机,抢得了市场机遇。

二是“松绑”放权体现了积极有为、马上就办的政府行动力。1984年4月起,福建省委、省政府在落实企业自主权方面连续下发了9份政策性文件,全方位保障“松绑”放权各项政策措施有效实施。2014年,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30位企业家的回信后,福建省委、省政府也立即研究部署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正是这种积极有为、马上就办的高效行动力,确保“松绑”放权快速落实到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构建起完善的服务保障。

三是“松绑”放权彰显了富含活力、开拓进取的群众首创智慧。“松绑”放权是广大企业家对企业如何改革、如何适应市场、如何完善组织结构等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集成了广大企业家、基层群众的大智慧。广大制造业企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各自发力,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激发了基层组织、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松绑”放权饱含着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的市场经济意识。“松绑”放权的过程也是不断打破行政垄断,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过程。“松绑”放权以充分的市场竞争为导向,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形成了有序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福建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中坚力量。

◆“松绑”放权对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

一是“松绑”放权打开了福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新通道。在“松绑”放权精神鼓舞下,福建持续深化企业改革,不仅使国有企业不断焕发生机,也厚植出民营企业发展的土壤,形成了福建制造业先行发展、创新发展、扎根发展的竞争优势。总体来看,1981—2022年,福建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普遍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如今,福建搭上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快车,相继培育了4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2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省GDP的37%。

二是“松绑”放权造就了福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民营力量。“松绑”放权培育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福建成为全国民营经济的发轫地之一。2023年7月,“晋江经验”被写入中央文件;同年8月,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松绑”放权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使之成为福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最活跃的主体。

◆“松绑”放权对新时代福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现实启示

一是以做优做强产业为抓手,厚植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深入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编制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布局图谱,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新机遇,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未来网络通信、元宇宙、量子科技、氢能等领域,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二是以强化科技创新为引擎,培植制造业发展强劲内驱力。打造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科技领军企业、高水平科研团队入驻,形成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在领航企业、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力争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标杆。积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联动的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根本,优化营商环境激活主体活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更加精准、更加细化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破除垄断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为民营经济投资提供更广的渠道。完善国企和民企联合、混合的多样化互动机制,发挥国企对民企的以大带小、以强扶弱作用,实现国企改革与民企壮大相得益彰。

四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通道,拓展制造业竞争新空间。继续以“松绑”放权的改革姿态,高质量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推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深化福州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不断推动制度型开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好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平台,提升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在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竞争中把握更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