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篇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

□士 心

今年父亲节,恰逢高考和中考之间。网上围绕“如何做合格父亲”话题的讨论格外热烈。这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是常谈常新。

相比母爱的温暖如春,父爱则显得静水流深。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社会被“求快”思维支配,孩子学习变得很累。父亲能做什么,是随波逐流,还是气定神闲?

毋庸置疑,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谁都不希望拿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品。于是,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一向含蓄深情的父亲也变得一脸焦灼,逼着孩子“背水一战”,暗中较劲。可与别人家的孩子“比”,结果无非两种:比得过,沾沾自喜;比不过,焦虑无比。

事实上,中考也好,高考也罢,是人生一“战”,也只是人生一“站”。父亲的心态,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状态。试想,学习路上,陪考途中,母亲不淡定,父亲再紧张,孩子怎么放轻松。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父亲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可回归现实,不管是否愿意,你得允许孩子试错、允许孩子平凡,这是考验,更是智慧。正如学者刘瑜演讲时所感叹,“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哲学家罗素说过:“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父亲们请扪心自问,周末带孩子,你有没有放下手机用心陪伴;辅导作业时,你有没有把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孩子;成绩有起伏,你有没有如朋友般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找差距……如果这些你可以做到,孩子往往就能在跌倒处爬起,找到挑战自我的自信、勇气和智慧,从平凡走向超凡。反之,你树立的就不是榜样,而是反面教材。

教孩子敢拼会拼。孩子是独一无二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他们身上都不缺闯劲、拼劲、韧劲,缺少的是发现这种潜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父亲应该做的就是多理解多鼓励,用耐心去发现闪光点,引导孩子收拾好心情轻装上阵,抛弃“向来如此”的认知惯性,激活“拼”的基因,拿出“拼”的状态,成就“拼”的传奇。

父亲张弛有度,孩子才能走得更远。要想赢得人生这场追逐赛,唯有看淡一时的得失,化逆境为顺境,变包袱为财富,不知不觉中孩子就拿到了成功的通行证;唯有把心放宽,宽广到足以看见星辰大海,孩子就不会因为错过落日而烦恼。

教孩子懂得去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比中考高考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懂得去爱。

越付出,越会爱。家庭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为了肩上的责任,父亲可以步履匆匆,但不能走得太远,请记得在孩子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教他们懂得何为爱,学会如何爱,从“被宠爱”到“播撒爱”——爱祖国,人生不会偏航;爱家乡,灵魂有了归宿;爱自然,生活多了情趣;爱众生,内心愈加丰盈……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夏丏尊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段富有哲理的话,入木三分,值得每一位父亲认真反思。

作家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与母亲节、儿童节、情人节相比,父亲节看似略显暗淡,实则更加珍贵。因为孩子的教养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父亲的修养。

所谓“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对孩子来讲,充满阳刚之气的父亲形象,是最早的崇拜对象。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小鲜肉”走红娱乐圈,“阴柔化”成偶像选择。这就呼唤父亲能当好“定海神针”,让孩子的价值观不被带偏。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有调查表明:中国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这是善意提醒,更是殷殷期待。身为父亲,你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孩子就能活成想要的样子。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