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第10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诗人温树校和《黄花集》

□陈满意 付蒙蒙

温树校

《黄花集》书影

温树校又名温伯夏,福建仙游人,他曾在集美就读,后来又回到集美学校任教八年。在集美学校工作期间,他出版了诗集《黄花集》,这时他只有20岁。

1926年8月,集美国学专门学校开办,学制四年,第一届招收了43名学生,16岁的温树校是其中一员,是班级中年龄最小的。学生所学课程,除了中国文学外,还有史学、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当时该校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其中刘纪泽、余永梁、杨筠如三位老师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毕业的第一届研究生,他们是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的弟子。杨筠如跟随王国维研究《尚书》及古史,著有《尚书覈诂》,王国维还亲自为他的这本书作序。他与余永梁关系非常好,两人一起到集美后,杨筠如教史学、国文,余永梁教文字学、文学。

温树校的父亲是举人,受家学渊源的影响,他博学多才。1927年,集美国学专门学校移到厦门大学,由厦门大学文科代办。他在校期间学习刻苦、认真,还多次在《集美周刊》《厦大周刊》发表诗词作品。温树校到厦大上课后的老师、著名诗人周岸登称赞他:“班中以温生树校年最少,而勤学尤笃,三年之中每期课艺,皆进步至锐。”在学校里,他还经常与同学包树棠、宋庆嵩等交往,有诗词唱和。

1930年,集美国学专门学校培养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共37人。温伯夏毕业后即到集美中学任国文教师,此时的温树校只有20岁,集美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比他的年龄大。他的同班同学包树棠、宋庆嵩、涂开化等也来到集美任教。

在集美任教时,他与著名作家许钦文、刘宇等人还创办了文学期刊《槟榔》,刊发不少名家的作品。温树校还亲自撰稿,先后发表的《觉悟者的独白》《雾的海滨》《坚儿的病》等作品,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他的学生,曾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五八旅任连指导员的陈熙道曾在文中说:“在学校里,我最敬爱的老师是温伯夏先生,他常常以诗文来表达他的爱国热忱,我读过他的诗,深受感动。”

抗战时期,集美学校内迁到安溪、大田等地。他爱国情深,热血沸腾,诗作甚为精彩。在迁移过程中深入到民众中,写了数百首抗战诗歌,在校园影响较大的有《移校入安诗以纪事》《从军别》《欢送集训同学歌》及《送别歌》等。后来还集印成一册《抗战诗集》,受到学生、士兵、店员及社会人士的欢迎。其诗文或婉转流畅,或悲切激奋,曾极大地鼓舞了师生和民众的抗战热情。他的作品《孤鸾曲》甚至被民间艺人改编为弹唱曲目,广为流传。

1938年,温树校因病去世,英年早逝。1942年出版的《九鲤湖志》称其:“初学黄仲则既宗白乐天,其进步有一日千里之势,年二十九病殁,惜哉,使天假以年,所成就宁可量耶?”集美学校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集美周刊》出版《追悼温伯夏特辑》。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等人发出《为伯夏募集赙仪充遗孤教育金启事》,师生热情捐助,学校又将其生平诗作七八百首出版销售,与赙仪合计共得国币1045元,作为遗孤教育基金。温树校的同事、著名作家许钦文曾在文中说:“温树校先生是教国文的,不幸去世,大家替他办理后事,对于他的子女负起经济上的责任来,仿佛原是一家人。”著名画家黄永玉在回忆集美学校求学过程的文章中,还提到老师包树棠在追悼温树校的诗中写有“这薄薄的桐棺一具,留给我伤痕深深”之类的语句。

著名学者蔡斗垣称其:“少以仙游九鲤湖寺僧穷苦,曾投济之,僧以寺中旧藏朱熹、文天祥墨迹二件报之。一日,伯夏携墨迹至余寓相赠,欣然受之,酬以征明小楷金刚经折本一册,投桃报李,聊答雅意云。”多年以后,蔡斗垣写了一首《忆集美温伯夏同学》,诗云:“弱冠才华迥不群,奚囊零落召修文。紫阳信国留真迹,宝墨相贻蕴古芬。”

温树校生前出版过诗集《黄花集》,是1930年印制成书的,没有出版信息,应该是自印本,如今难得一见。诗集出版时温树校只有20岁,从书中可以看出其才华横溢。在他送给蔡斗垣的一本书上还钤有“伯夏二十以前之作”的印章。他在“后记”中说:“这本小册子,是我过去的作品的一部分。写作的背景多在学校,写作的地点多在厦门。”“后记”写于1930年10月6日,而此时他已经在集美学校任教了。

《黄花集》一书很薄,包括“鹭江吟草”“鲤湖渔歌”“附录”三部分。前有周岸登、包树棠为诗集作的序。“鹭江吟草”收录的是他创作的古体诗,“鲤湖渔歌”收录的是词,“附录”部分是他在1928年4月至1930年10月间创作的11首新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