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怀一颗平常心

□士 心

又到了中考高考放榜季,依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网上一篇推文《分数有高低,人生无高下》,剑指“满屏高分”,戳中网友神经,引得点赞无数。

中考也好,高考也罢,是人生路上的关键几步,但也只是其中一步。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回归一颗平常心。

何为平常心?简单地说,就是拿得起放得下,与自己和解,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古语云:“自满则败,自矜则愚。”怀一颗平常心,当做到顺境不自满、逆境不悲伤,这之间的拿捏,恰恰是孩子破茧成蝶的必经之路。

以平常心看待分数。考场如战场,胜败乃常事。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是局外人心态,而是人生大智慧。过不了这道关,难免会紧张焦虑,考前休息不好,考场发挥不好,往往事与愿违。

分数并非教育的全部,无论是否遂愿,都是人生淬炼。孩子拿下高分,固然令人欣喜,但人生路长,还需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清静,莫让“伤仲永”的悲剧重演。同时,追随本心做最好的自己,警惕被蹭流量的短视频裹挟,远离虚幻的“成功秘籍”,毕竟学霸的成功难以复制。只要孩子努力了,哪怕分数不如意,也不必过分在意,更不能揪住不放、抱怨不停。须知,孩子们的压力丝毫不比家长小。比如,今年福建中考语文、数学都偏难,很多考生考到心理崩溃,哭着走出考场。那一刻,有孩子在怀疑,有孩子想放弃。家长们应该做的,不是问东问西、跟着着急,而是一个拥抱、一声鼓励。

以平常心看待专业。选专业,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是一场新的“考试”。如何踢好这“临门一脚”?由于信息供需不对称,加之网红博主的建议五花八门、“天坑专业”的版本不断翻新,考生和家长往往无所适从,不知不觉间,“理想主义”在退潮,“实用主义”被放大。事实上,专业冷热不是恒定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满眼都是“好钱景”,还是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多一些“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兴趣在,无论读什么专业,都能成才。如果孩子没兴趣,即便是上了重点大学,还可能退学复读,上演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的悲剧。厦门一考生的选择就令人深思,去年他选物理方向,虽取得了高分,但听从自己的内心,还是“蛰伏”一年,今年选历史方向,一举夺魁。受访时,他眼里都是光。

以平常心看待竞赛。考试过后,家长们感慨最多的,莫过于“如果再生娃,一定走竞赛”。的确,名校自主招生,看重学科竞赛,如果你家孩子确有天赋,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可是,一味追逐学科竞赛,而不考虑孩子实际,结果弄巧成拙。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有家长“拔苗助长”,把宝都押在竞赛上,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导致严重失眠,不得不含泪休学,听闻让人心疼。

社会内卷,家长不能跟着卷,浮躁心理、急躁心态更要不得。毋庸置疑,竞赛有利于不拘一格选人才。但是,孩子个性有差异,能不能走这条路,关键看是否学有余力,关键看是否真有兴趣,莫因争相“抢跑”乱了阵脚。

修得平常心,成就非凡事。平常心,是历经“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只是山”的明悟与觉醒。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田径赛场上的15岁小将陈妤颉就格外清醒:她虽已化身“纪录收割机”,“比肩”国家队选手,但并不认可“天才”称谓,直言“选择跑步,纯粹是因为热爱”。她眼下的目标,就是被心仪的高中录取。

一颗平常心,如此之美,如此难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