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入戏”方能“沉浸”

□陈黎慰

日前,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中瑞剧坊上演了一出沉浸式戏剧——《宋词里的福建》。为给观众带去沉浸式体验,演员着汉服、诵诗词,衣袂翩翩、谈笑风生,或从台前走至观众席,或从观众席间直接登场。演出不仅融合了话剧、戏曲、舞蹈、流行乐等元素,还邀请观众品茗、啖荔、猜诗词。全程互动不断,气氛欢快。剧场布景古朴淡雅,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边界几乎完全被打破,又另设“小而美”的闽剧舞台于观众席侧上方,如开一扇窗,让观众意犹未尽。

去年底,中国首个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正式在福州马尾公演。该剧更是将剧场、舞台、观众席设计成一个动态整体。随着剧目的变化,观众坐在渐进移动的观众席上,置身于不断折叠变化的剧场,身临其境感受百年船政岁月,真正体验到了沉浸式演出的魅力。

近年来,沉浸式演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网络流行用语的“沉浸式”,一般定义是“为参与者提供完全沉浸的体验,使参与者有一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沉浸式演出则是“沉浸式”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不少网友认为,将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境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演出相结合,为观众提供视听体验更震撼、观演互动更充分的沉浸体验是沉浸式演出区别于其他演出的核心特征。

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由原来对“量”的追求转为对“质”的追求,沉浸式演出在前沿技术的不断加持之下,已能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生动精细的剧场布景,给观众带去极致的视听体验,甚至不乏将现实世界直接纳入剧场布景的情形,比如《最忆船政》其中一幕,随着剧目的演进,剧院直接向现实世界敞开一扇大门,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则是真实的闽江之畔,仅那惊鸿一瞥,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除剧场布景之外,沉浸式演出还力图打破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边界。从观众的视角出发,沉浸式演出更注重与演出近距离互动。为让观演互动更为充分,沉浸式演出的舞台和观众席不宜“泾渭分明”,当合二为一。或如《宋词里的福建》那般,舞台和观众席几乎无缝衔接。或如《最忆船政》那般,剧院、舞台、观众席是一个动态整体。在通过精彩的剧情演绎拉观众“入戏”的过程中,也在形式上不断拉近观众和演员之间、观众和演出之间的距离,一面把观众“送”上舞台,一面把演员“送”下观众席,动态打破边界,形成“双向奔赴”之势。

试想,在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边界、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边界均被打破之后,沉浸式演出就能为观众提供视听体验更震撼、观演互动更充分的沉浸体验吗?其实,沉浸式演出不止于打破边界的形式创新。

随着文旅融合不断走深走实,在“万物皆可沉浸其中”的浪潮下,沉浸式文旅业态也应运而生。当“追着演出去旅行”口号在年轻群体中不胫而走,沉浸式演出也顺势而为,“绽放”在全国各地。然而,在不少精品佳作崭露头角的同时,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形式为内容赋能。观众“入戏”与否的根本仍在于内容的优劣。种种打破边界的形式创新,也都只为拉观众“入戏”。沉浸式演出,本意不是让观众沉迷于形式本身,而是要让观众借形式真正沉浸于剧情之中,“入戏”方能“沉浸”,从而收获精神上的愉悦或洗礼、灵魂上的共鸣或荡涤。

当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边界皆被打破,如若不能以优质的内容触动人心,观众反而更容易在花里胡哨的互动形式中“迷路”。有时看似视听体验震撼、观演互动充分,实则演员、观众自始至终都置身于“戏外”,观众如同邂逅cosplay那般,仅收获一时之惊奇。与打破边界的形式创新相伴而来的,是对沉浸式演出的剧本创作、演员演技等内涵的更高要求。

尽管沉浸体验因人而异,但唯有当观众与演员真正相遇于“戏中”,观众的沉浸体验才可能发生,唯有当观众化作“戏中人”,身临其境般聆听演出所传达的声音、感受演出所抒发的情感、体悟演出所表达的内涵,获得远比其他演出更强烈的体验感或参与感,沉浸式演出的魅力才得以真正彰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