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涨海声中民俗风

□王忠智

对从小在山村长大的我来说,大海无疑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尽管我不易感动,但每次看到大海,总会“心潮逐浪高”。

思绪在忘我的世界里穿行,起舞在波飞浪卷、涛声不息的深沪湾畔。听着涛声长大的渔村,像个睡美人躺在大海的怀抱。寂静的天幕里一只只海鸟恣意翱翔,划出一条条美丽的弧线,向着无垠的天边飞去。波涛,浪花,尽情嬉逐。想那晋江深沪人每天跟这旖旎的滨海风光厮磨,一定会产生很多创意,我甚是羡慕。

一行人急匆匆来到龙舟赛的看台,此时已是里三层外三层,我们干脆就站在三楼的房间里,大扇窗户,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归港渔船集群是龙舟赛的天然背景。不计其数的重量级渔船,那庞大的船体、高高的桅杆,像是得胜归来的勇士。千帆万楫组成声势浩大的画面,震撼无比,摄人心魄。

“扒龙船开始了!”海面上,一场海上霸主争夺战拉开帷幕。来自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的12支参赛代表队憋着一股劲,早就想一显身手。龙舟赛比的是合力,各成员的技术、配速、默契。鼓手发出的必须是果断、洪亮、必胜的气概,正是“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海上激战犹酣,你追我赶,有先发制人,自有后发制人。深圳队与深沪队一直咬得很紧,最后深沪队赢得桂冠。

深沪的民俗就像她的“拳头母”享誉八方,很多人慕名而来。深沪的民俗文化踩街活动,也是民俗大餐。深沪镇于今年3月举办舞龙舞狮文化节民俗踩街活动,31个踩街方阵在街头巷尾进行沉浸式表演,尽显民间艺术特色,那场景是一辈子铭刻记忆库的经典。深沪盛产民俗,就像门口汹涌澎湃的潮水生生不息,犹如大海的浪花璀璨夺目。你看那民俗踩街队伍,蜿蜒着历代深沪人向海而生的精神。踩街的民俗队伍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跌宕起伏。

“鸣锣开道了!”威风凛凛的喝叫,两边彪形大汉执杖护卫,你会想起古代衙门官员出巡的架势。铜管乐队则是民间比较盛行的演奏表演方式。南音弦管“沪江御宾南音社”创建之早,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年康熙帝赐予的黄马褂,凉伞,宫灯,成为御前清音的荣耀。而香香担里面,蕴含海丝贸易的记忆,源于进口香料制作成品的货担。旱地扒龙船基本是演示复述海上龙舟赛的场景。腰鼓队最为妇女们钟爱,整齐划一,兼以舞蹈,快乐的心情尽览无余。龙图阁,截取一段历史故事,利用人物造型、道具等,逼真地演绎还原情节。

你听过褒歌吗?这是晋江渔区特有的闽南民间小曲。长期跟渺无人烟的大海接触,有很多内心想法需要表白。2007年8月,褒歌被批准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保护名录。

闽南人大多是三次南渡迁徙而来的,分别是永嘉南渡、五代南渡、南宋南渡。南渡带来中原先进的技术、文化,同时也带来中原民俗,如南音、洞箫以及今天仍然在讲的闽南话。我们了解到深沪的民俗还有敬天公、祭典、水上捉鸭、博饼、搓丸子、跳火群等,民间文化艺术有高甲戏、刣狮、贺正、拍胸舞等,有的还保留原生态的中原习俗。这些民俗寄托着民众一种期盼和向往,也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