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9月1日起,福建将“取卵术”等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将更好地托举不孕不育家庭的“生育希望”。福建省医疗保障局日前印发《关于规范完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完善福建省医保领域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切实减轻参保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让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惠及更多不孕不育患者,2023年以来,北京、广西、甘肃、内蒙古等4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此后,多个省份医保部门积极跟进,此前,上海、浙江、江西、山东、青海、新疆、江苏等7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先后将该项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来自国家卫健委信息显示,目前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为7%~10%,仅部分患者接受了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如今人们生育意愿不高,生育率下降受诸多因素影响。生育子女的成本高涨是重要原因,而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直切不孕不育家庭的“生养痛点”,有助于减轻不孕不育家庭的负担,也能起到提振国人生育意愿的作用。
辅助生殖进医保,有助于大幅压缩人工辅助生殖的成本,形成正向循环。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日益成熟,不少不孕不育夫妇把希望寄托于此。但许多患者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放弃试管治疗,而试管婴儿治疗的收费项目多且昂贵、周期时间长,“生育之重”令不少家庭望而却步。
实施人工辅助生殖,对很多有生育意愿的夫妇来说是“刚需”。医保本身就是保障医疗行为,但多年以来医保并没有将一些医疗行为纳入医保范畴,如戒烟、牙科、辅助生殖等。随着医保蛋糕做大,支付能力增强,参保民众需求增加,医保的外延也相应有所扩展。北京率先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围后,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以一个试管周期计算,该项政策落地能为患者节省1万元左右。
生育是家庭决策,但让更多人想生、敢生、能生,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提高生育意愿,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支持并参与的系统工程。事实上,民间早就有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呼声。从某种意义上讲,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就是回应民众的关切。同时,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有多重利好,不仅可以降低相关患者的就医费用,也能提升他们的生育意愿,是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有力举措,将有助于医保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强化医保民生兜底保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