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篇

建庄的底气

□黄 燕

盛夏时节,应朋友邀约去他的家乡避暑。

向北,出福州城。在贵安分道,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

山路十八弯,还好路面平坦宽敞,车行稳健。一路上,满目青山绿水。从车窗两边掠过的草木、茶园和庄稼,连绵不绝,繁茂而苍翠。风景随着海拔升高而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那成簇成簇的芦苇花,像一个个挤挤挨挨的“F”,倾着婀娜的细腰,沿路向来来往往的人们招展它的柔情和善意。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连江县北部的长龙镇。

连江是一个濒海县,它东临台湾海峡,西傍省会福州,海域面积有几千平方公里。可它辖区内的长龙镇,却地处山区,境内的红旗山,最高处海拔有六百多米。所以,当地人风趣地说:我们长龙是连江县“最高人民政府”。

建庄村是长龙镇政府所在地,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山村。这里山环水绕,阡陌纵横,沃野广阔。登高四望,见远处云蒸霞蔚、山林朦胧,近前溪水潺潺、荷叶田田、秧苗青青,我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俗念顿消。行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街巷,享受安宁静谧、悠闲自在,欣赏古朴与现代的交织,娓娓脉脉泛泛滔滔间,竟有了一种前世今生俱在的虚幻。

在村里兜兜转转——后湾里十二扇厝、照镜寺、华侨农场、茶山公园、田间地头、沿河步道,甚至农贸市场、新建楼盘……我们被这个小山村的饱满和鲜亮深深地吸引了。

后湾里十二扇厝,有吴氏家族“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家规祖训,有昔日科甲联芳的荣耀,也有近代吴家十二男儿参加游击队的壮举……

照镜寺,有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黄孝敏、杨而菖等先行者在这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时留下的革命足迹。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不仅是十里八乡红色基点村的重要联结点,还是风餐露宿的革命者遮风挡雨的重要场所,它以悲悯之心,行良善之事,助奏光明之歌。

朋友告诉我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山面区”的长龙,人民积极投入到苏维埃政府发动的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抗粮抗捐、营救革命同志、掩护抢救伤病员、筹集粮食和衣物支援游击队的运动中,配合闽东红军伏击敌人,保卫家乡,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土地革命时期,仅建庄这个小小的村庄,在册的烈士就有九人。

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穿行在建庄村田间地头的小路上,当地朋友会不时停下来,告诉我们,建庄以种植水稻、蔬菜、茶叶为主。这里种的单季稻,煮的米饭软糯清香口感好;这里种的蔬菜,绿色环保无污染,畅销全国各地;这里种的茶叶,1911年就走出了国门,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斩获银奖……2011年,建庄村被列为“农民田间示范校”,每年,农业部门都会派出高级农艺师担任辅导员,在作物生长期开展田间培训活动。

建庄村的茶山公园,就是有“云上茶乡”“最美茶山”美誉的炉峰山茶园,现为网红打卡地。

炉峰山是道教名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在炉峰山看日出日落,听晨钟暮鼓,品云雾香茗,可谓茶禅一味,洁净精微。

这里曾是连罗游击根据地,有“连罗井冈山”之称,山上存有多处革命遗址。

茶山观景台入口处,立有一块巨石碑记,上面镌刻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英文字样。

我们到来时,山上已经有好几拨人,有骑着很拉风的大型摩托上来约会的小情侣,还有一家老小来野炊露营的远方客。这边,人们三三两两,或漫步在茶林木栈道,或在观景平台摄影拍照,或在休闲区品茶论道;那边,大人们忙着安营扎寨铺排食物,孩子们在茶园追逐嬉闹躲猫猫,像一群放飞的蜂蝶鸟雀……

山里的气候多变,时而云遮雾绕,细雨淅沥,时而丽日当空,煦风习习。阳光下,葱绿的茶树发出翡翠般的光芒。我们悠然地行走在茶园的休闲步道上,呼吸着草木和青茶的清香,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喜悦。朋友一会儿指着山下向我们介绍:这边是透堡镇、马鼻镇,红色革命资源丰富,那边一丛高楼的地方,是新开发的罗源湾;一会儿在前面朝我们招手:这边来!看我们长龙镇的政府大楼,我们的华侨农场;一会儿告诉我们,电影《失孤》剧组曾在这儿取景拍摄,让老百姓开了眼界。他手指路口一块大石头哈哈大笑起来:“刘德华常常趴在上面对着美景发呆呢。”

非常理解华仔的沉醉!那绵延起伏、绿浪滚滚的茶林,就像大地的指纹,生动地表达着生命的丰润和绚烂,惊心动魄地鲜活着、美丽着,不管不顾。有谁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呢?还有远处和更远处那沉默不语的云和雾、山和树,它们不断衍生出的浓淡深浅、动静快慢、长短高低,让人心生笔墨难书、丹青难绘之感叹。

与一排茶树对视,我渐渐忘却了茶之外的那些跌宕起伏与风云变幻,还有内心的焦灼不安。

摘一片茶叶放进嘴里细嚼,青味浓郁,苦涩锁喉。想起方才在照镜寺喝的明前茶,汤色淡黄,芳香扑鼻,浅啜一口,齿颊生津,沁人心脾。脑海不禁浮现出那些宛如精灵的细芽嫩叶,被制茶师捧上神圣的筛网,然后在他们手中曼妙舞动的无尽美感,那是一个柔和的、美丽的、神秘的艺术世界,内敛着千年智慧,芬芳甘醇。若不是春茶季已过,我们还可以去茶厂体会每个制茶环节的匠心独运。朋友说:建庄的制茶工匠,人人都有一双妙手!

我相信!

茶是叶,也是根。无论生长在哪里,不管揉捻成何种形态,都传续着共同的文化基因,承载我们共同的乡土情怀和家园梦想。

离开建庄村时,朋友见我们余兴未尽,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可以考虑来建庄买套小房子,我去帮你们申请折扣!

原来,有家地产公司在村里开发的楼盘已经竣工在售,有别墅联排,有高楼套房。据说,冲着建庄头顶“福州市生态村”的桂冠,来看房的人还真不少。

那句话说得在理:绿水青山在,希望就一定在。游人眼中的如诗如画,也是农民心中的金山银山。建庄如此,他处亦然。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心就快乐了,笑脸就多了。就像建庄,从六十多年前的“茅屋村”,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变成了如今富庶祥和、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所以,走到哪里,建庄人的腰板子都是挺得直直的。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