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流淌的旋律

□姚雅丽

青山和天空同时搁在水里。此刻,一个果子“咚”的一声砸到水面上。原本姿态优雅的细柳乱了方寸,摇摆不定。桥上看风景的人却浑然不觉,一味地沉浸于自己的角色里。

水迂回往复,无论我往哪条道上走,都有水声缠绵于耳。水从田埂漫到小径上,或从高处的稻田顺着沟渠哗哗往下流,瓜棚、菜地、田垄的水也满溢出来,汇聚成恬静的小池塘或欢快的溪流。小池塘四周随意砌着碎石,种上一池荷。夏日,莲叶田田,荷花朵朵,绿色的旋律顿时跳荡着明媚的音符。溪涧上的一带清流宛如竖琴,时时可以即兴弹奏。

傍晚,夕阳恰到好处地铺于水面上,也涂抹在老街、山峦、稻田上,空气莫名的温柔。田野与村庄一片朦胧,薄荷般的水汽、迷蒙的雾岚轻轻弥漫着,水声与蛙鸣彼此唱和。脚踩在小径上、田埂上、堤岸上,都带着湿漉漉的香气……水是舒缓的,它亲吻万物,安宁的村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着完美的弧度。

因为有鲜活灵动的流水,村子不用刻意规划、雕琢,就充满了浑然天成的艺术气息。瓷茶古街的吊窗式柜台依稀有店家在招揽顾客,鹅卵石小径残留往昔的余温,酒旗、招牌幌子在风中摇摆,顺着流水的方向,向远方发出邀约。

那些美的使者溯流而来。他们在隐约的叮咚声里,听到沉睡于心底的呼唤。这些城里来的作家、美术家、摄影家、歌唱家、设计师在嵩山村找到了心灵的伊甸园,也培植着爱与美的胚芽。

这一股从山外潺潺而来的清泉,携带美的信息和艺术的因子,在村子里氤氲流淌,漫过人们的心坎,飘向村部的艺术展厅。此刻展厅里展出的恰是美术家们在嵩山村写生创作的油画。这些作品勾勒出乡村的性格,映衬着我们的心灵。放学后,小娃们成群结队上楼来,他们在色彩与线条的艺术长廊里漫游,兴奋地雀跃着,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麻雀。“哇,这是我家的老房子!”“这是我爷爷在编织竹匾。”“这不就是我们每天上学走过的古桥吗?”……原来,我们的村子是可以入诗入画的,我们就在画卷中呼吸、奔跑着。

我也汇入那股清泉,和孩子们一起,在村子里漫步。溪涧穿过村庄,早稻田的影子映在窗玻璃上,阳光也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田埂边、乡野小道上什么都长,无拘无束。孩子们长久地与一朵花厮磨,唤醒一朵花的灵魂,也慢慢地让自己长成一朵花。

风物如画,满眼皆是诗。我们对着一池夏荷,咏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捋下一把柳叶,轻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领着孩子们走进诗书的迷幻空间,孩子们陪我重温梦中的田野牧歌……孩子们不知道,在他们面前活蹦乱跳的老师,为了这个双向奔赴,一路颠簸了两三个小时。

我曾经矫情地变换着各种句式,把诗意乡村潜藏于语言的深邃中。其实,你只要来嵩山,走过一条瓷茶古街,站在一座斑驳的古桥上,或沿着花木摇曳的溪涧散散步,而后回到村子的艺术展厅,让心在亦真亦幻的空间里,回归、放飞,也就够了。

水是清澈、灵动的语言,美是永恒、充满想象力的语言,都是从心灵汩汩冒出的清流。水从时光深处来,解锁岁月的密码。水向远方流去,把村庄的语言带向了远方,也让诗和远方逆流而回。有了流水的清澈和大地的包容,宇宙间的真理就显而易见了。

一滴水打开了村庄、心灵与外面世界的通道,让美的旋律双向流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