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做实减负增能“后半篇文章”

□安进秋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更加积极主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既要写好减负的“前半篇文章”,又要写好增强服务实效的“后半篇文章”。

基层是推进党和国家政策落实、服务群众的最前线。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深入农村、融入群众,扎实开展工作是职责所在。但不知何时,文山会海、上报材料、各级调研检查,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扎根群众的“泥腿子”变成了办公室里的“笔杆子”。写不完的报告总结,开不完的会,迎不完的检查,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办公室时间待久了,和群众的关系变疏远了,有的群众甚至抱怨基层干部下乡少了。

基层减负,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开始。基层工作最接近群众,时间和精力有限。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就需要精简文件会议,释放“指尖负担”,减少陪会、迎检、考核、撰写汇报材料等内容,让他们有时间扑下身子实地走访,多接地气排查问题,把减负腾出的时间、空间放在为民服务上。

基层减负,目的是让基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当前,基层工作不仅要承担上级各部门各条线的任务,又要直接与成千上万的群众打交道,处理千头万绪的信息和各类纷繁复杂的“鸡毛蒜皮”。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工作?聚焦重点难点是前提,一方面要持续落实“四减”(压减办理时限、精减办事材料、缩减办理环节、减少跑动次数),强化多方联动,防止已解决的减负事项反弹。另一方面利用好科技赋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增强基层治理质效,让基层干部对数据平台不再“望数生畏”。

基层减负,需要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基层工作点多面广量大,一些基层人员工作安排忙闲不均。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人存在躺平的思想。二是少数人存在本领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不妨先把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减下来、频次统筹好,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让基层“该干什么”变得更清晰。各级党组织要深入一线了解干部担当情况,以实绩实效评判干部担当作为能力。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培训教育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形式帮助基层干部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增长才干。对在基层治理、项目攻坚等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长期扎根乡镇的基层干部,及时予以重用,优先推选为先进典型,激发基层干部荣誉感、使命感,使基层干部一心一意抓发展、心无旁骛促落实。

基层减负,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将基层干部背上的“包袱”卸下,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以更大热忱投入民生服务,以更灵活思路应对改革发展挑战,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广大群众造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