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抚州发生的一起“做好事反遭诬陷”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当地一名少年搀扶摔倒老人,反被诬陷为肇事者,甚至遭受老人家属的误解和殴打。监控视频还原真相后,警方认定其行为是见义勇为,打人者也被依法行政拘留。
本是助人为乐之举,却反被诬告成施害方,而且往往因助人者难以自证清白,导致做好事反而吃亏。“扶不扶”,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道德困境。这让很多人在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会心存顾虑,还有一些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本能地选择拍摄视频以此存证。
个案中,抚州警方的处理毫不含糊,既维护了助人者的权益,也对诬告方作出了处罚,给出了“扶不扶”这个道德难题的“标准答案”,为今后类似诬陷案件的处理提供了范例。推而论之,对待每一起“扶不扶”的争议,都应当回到法治的渠道求解。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妥善处理每一起纠纷,让每一次勇敢都能得到支持,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全社会也需要提升法治意识,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遇到“扶不扶”的纠纷,都应当学会提请公安机关调查处理、公正裁决,跳出情绪化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