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高质量科普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黄宗跃

9月15日至25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全国各地火热开展。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突出开放协同、科普惠民、线上线下相结合,多角度展示我国科技创新成就,展现创新成果背后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工作者风采。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国科普日突出群众性、参与性、互动性,既有新兴科技助发展、科学家精神耀九州等专题展览,也有高阶前沿科普报告、“文明的烛火”等系列精彩活动,各地还通过直播、短视频、探馆等方式,组织云讲堂、云看展等系列线上活动,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见证时代的变迁。从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到如今的智能高清电视、智能空调、扫地机器人,人们生活发生天翻地覆改变的背后,是科技创新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应用于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的人形机器人;戴上虚拟现实眼镜,手持互动触摸装置,观众就能在“天和核心舱”里以第一视角感受航天员的生活……本届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一系列尽显科技创新魅力的展品集中亮相。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科技赋能,推动科技与生活双向奔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核心技术、高端科技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当科学知识为公众熟知和掌握,才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有高质量的科普,才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树立大科普理念,通过优质丰富的科普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新格局,以增进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形成激励更多人投入科技事业的社会氛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与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普工作仍有提升空间。一方面,要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学教育整体水平,大力开展馆校合作,推出公益科学课等,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另一方面,要完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此外,还要通过强化经费支持、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机制等措施,培养壮大科普人才队伍,让更多能做科普、愿做科普的人才脱颖而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