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篇

“网红课”如何叫好又叫座

□黄鹤权

“抬头率可以说是100%!”最近,南昌大学的一门“爆款”课出名了。挥水袖,转折扇,上戏妆……很多学生将课上拍摄的国家一级演员陈俐老师现场“放大招”的短视频分享至各大社交平台,被百万网友点赞。随后,这门课程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不少网友表示,“也想去旁听”。

无独有偶,近年来,不少大学开设了接地气的选修课,比如攀树课、独竹漂课、划龙舟课、推拿课、宠物鉴赏课、女红手工课、赛车组装课……真可谓高招频出。

中国海洋大学一门“爆款”课——海洋科考认知实践,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这门课能成为“爆款”?因为它是在大海上上课。学生们上课的地点为胶州湾海域的海洋强国建设“国之重器”——“东方红3”船,每期课程两天。船会驶往大公岛海域,学生吃住在船上。课程安排丰富多彩,既有海洋安全应急演练、科考船参观,又有专家主题讲座、海洋调查。学生还有机会操作仪器,感受“国之重器”上先进的海洋设施。课余时间,学生一边欣赏海景,一边健身劳作,惹得很多网友好生羡慕。

东南大学的“网红课”也颇有趣味。只见,射箭场上学生站成一排,拉弓,收缩背肌,手肘带动手指,嗖的一声放箭……这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炫酷课堂,深受学生喜爱,也引得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武汉大学宝藏选修课的教室常被挤爆。方言与中国文化课是一趟奇妙的方言之旅,由该校阮桂君老师开设。阮老师鼓励学生用方言配音和歌唱,学生参与度很高。阮桂君老师对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都信手拈来,古今侃侃而谈,会向学生全面深入地介绍各地的方言。学生也会认真对待每个“小问号”,用好生活这本“活教材”。

植物人类学课是武汉大学的另一门“网红课”,由同属文学院的张箭飞老师开设,很多学生喜欢这一门课,毕竟很多花草已经在不经意间构成了学生童年的“景观”。张箭飞会定期邀请青年学者讲述乡土植物或种花的体验,有时也会鼓励学生写家乡植物小传。有学生感叹道:“特别稀罕这门课程。学习完,每天路上迎面相逢的一草一木,里面都有一个自在的宇宙,一钻进去就会发现别有洞天,心里顿觉快活无比。”

在我居住的城市福州,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用仅7毫米长的米粒,创作了飞禽、猛兽、亭台楼阁、瓜果花卉等一批惊艳世人的“博物馆藏品”。他就是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高楼米线”传承人陈国锐,曾被授予“闽台优秀匠人”称号。他让一门在历史舞台销声匿迹近70年的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得以“重生”,展现出人工3D打印般的精美作品。

这几年,陈国锐排除万难,传承技艺,在多方支持与配合下,走入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福州市长乐区古槐中心小学等30余所学校,成立福州高楼米线传习基地,渐次讲授福州高楼米线制作技艺。这门“一米一世界”的课程被广泛传播后,网友纷纷围观,表示要去蹭课。

深爱,然后扎根,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也是这个时代匮乏的。从出发点来看,开设这些特色教育课程很有意义,值得点赞。

虽说不可能门门课程都会变成网红课,但教学就是要在获得更多关注度的同时致力于创新,在融会贯通上下一番苦功夫,真正做到花样百出、层出不穷,规避“一张试卷定天下”的教学弊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找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上最潮流的课,重启更有范的人生。这是一种有趣的态度,希望它能和千千万万的人在某些层面产生共振,帮助更多人爱己所爱、收获真知,让人生路上的每一门“网红课”既叫好又叫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