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怎样面向现实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面向现实,因为面向现实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蕴含重大的理论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怎样面向现实,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把握:一是面向现实本身;二是以理论面向现实;三是面向现实的理论思维。

现实的人,是生理的、心理的、伦理的存在。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生命体验不同,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也不同。面向现实,首先是要朴实、真实地面向现实,也就是要面向现实本身。

人是历史的、文化的存在。人既不是以白板式的头脑观察现实,也不是以价值中立的态度观察现实。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负载着理论。因为我们不仅要现实地生活,而且要理解现实的生活、要更好地生活。所以,我们不仅要熟知生活,而且要有关于生活的真知;不仅要有生活的常识,而且要对生活进行研究。这决定了面向现实,就要以理论方式面向现实,对“现实的人”“现实的历史”“现实的生活”从理论上加以研究。现实的人,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涉及个人的得失、荣辱、进退等,涉及权利与义务、自律与他律等。现实的历史,展现出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历史的迂回与前进、社会的动荡与变革等的重重矛盾。现实的生活,也容易出现社会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期待、价值取向、价值认同之间的矛盾。

理论思维是以理论把握现实、引领实践、发展文明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力量。以理论面向现实,不仅是用理论的概念系统和知识体系面向现实,而且是以理论思维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力量面向现实。理解理论与理论思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理论是区别于常识的知识,那么,理论思维就是区别于经验思维的思维能力。对现实的研究,不只取决于研究现实的理论,而且取决于以理论研究现实的理论思维。

(摘自《人民日报》10月28日发表的、孙正聿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怎样面向现实》)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