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公布了全省166个儿童友好社区名单。近年来,我省以儿童友好社区为载体,持续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市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社区是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关系着辖区儿童的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可是,以成年人需求为主导建设的现代城市社区,往往在设施、服务、机制等方面对儿童不够友好。蹲下身、听童音,用一米视角重新审视并积极改变,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显得十分重要。
空间和设施适儿化,是儿童友好社区一个显著特点。儿童在家门口就有安全港、小乐园,可以尽兴游玩,增长知识。江西省赣州市狮子岭社区配建了幼儿园、儿童之家、童心书屋等服务空间,打造童梦乐园、儿童剧场等活动场地,成为儿童宜居宜乐宜学的幸福家园。
儿童友好社区通常有较为完善的儿童服务场景,能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添砖加瓦。浙江省衢州市新荷社区增设托育中心,组织退休教师、老党员为儿童开展作业、兴趣辅导,让妇女和老人在工坊一边照料孩子一边做工增收,并向特殊儿童提供公益性国画课程等服务,大幅度减轻了家长育儿负担。
儿童友好社区还鼓励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高儿童的劳动技能与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推行“儿童的事情儿童议”,组建儿童议事团队,设立儿童议事亭,定期召开座谈会和交流会,让儿童通过语言、文字、绘画等多种形式行使对社区建设的话语权,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好处多,对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尤为有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特别是在经济较为困难的地区,资源分配可能优先考虑基础设施或更紧急的需求。一些社区通过寻求与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企业等多方的合作解决资金、资源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方利益和优先事项的不同导致协调工作较难开展。再者,建设儿童友好社区需要长期规划和投入,而随着社区人口变化、经济环境波动等,已投入项目如何持续推进是一道难题。此外,一些社区居民缺乏儿童友好理念,也会影响其参与积极性。
迎难而上建设儿童友好社区,需要多方协助、持续发力,也需要活脑筋、使巧劲儿。比如,建立跨部门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专门工作组或委员会,整合资源,定期沟通,及时反馈,能够提高工作效能。公共私营合作,将公益服务与商业运营有机融合,将使项目拥有源头活水。不搞大拆大建,重新规划、升级现有设施,实现空间复用、分时段利用,通过微改造建设儿童友好微空间,先急后缓地分阶段“蚕食”对儿童不友好的社区建设,可以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居民参与规划、管理和维护,有利于形成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合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一米视角出发,加快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让社区看见儿童、关照儿童、成就儿童,就能为未来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