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不断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甚至“比你更懂你”;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劳动者,被迫不断提升效率……算法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近日,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旨在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
所谓算法,原指人类解决特定问题的数理路径,今天已成为网络世界内部规则的代名词。在互联网深度嵌入生活的今天,算法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互联网传播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同质化推送导致信息茧房、违规操纵榜单、大数据杀熟等,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损害用户权益,也影响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
值得正视的是,隐含于各种网络服务中的算法,通过掌握人们接收、传播信息的渠道,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的理解与认知。应该说,算法作为一项技术,其本身是中立的,但算法机制怎么设计、用在哪里、怎么用,无不隐藏着价值判断。如果一些平台和企业过度追逐经济效益、眼球效益,却将导向、用户权益和社会责任抛在一边,显然违背了科技发展初衷。
开展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不仅是维护公众权益的必要之举,也是守护社会安全的战略部署。实现科技向善意味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社会的整体利益。这就意味着决定算法设计、开发、经营、使用和监管的人,在伦理道德上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治理算法问题的关键,是把准价值导向,给算法立章法。一段时间以来,为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遏制算法滥用问题,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多个文件,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此次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正当其时。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全面公示热搜榜单算法原理,提升榜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等,进一步压紧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从技术源头对算法滥用进行治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
治理的是算法,关键还在人。守住技术向善的底线,摆正价值导向,既要利用好算法为社会服务,又要采行良法善治堵住各种漏洞,让科技真正温暖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