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应重视智能汽车的隐私安全

□张智全

近日,有新能源汽车车主反映称,他与汽车AI“聊天”后发现,自己近一个月的出行信息都已被它全部记录,它能够准确复盘车主出行轨迹。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指数不断创新高,相关设备正收集并上传着车辆内外信息。如何明确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的边界,保护车主的隐私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坦率地讲,智能汽车收集车主部分个人信息有一定必要性。此举不仅可以让车企根据反馈信息满足车主对驾乘的迭代升级需求,也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另外,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车企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行车速度、行车轨迹等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判断事故缘由,提供直接证据,帮助相关方厘清事故责任,促进事故纠纷的妥善处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车企可以无限制地收集车主个人信息。《民法典》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个人信息保护法》则进一步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须取得个人同意。但在现实中,不少智能汽车企业既没有事先告知车主,也没有征得车主同意,便擅自自动收集并公布车主座舱数据信息,超过了必要的尺度和法度。如果这些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乃至被不法分子利用,车主将会面临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车企无节制地收集车主个人信息,并将此举视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要求,与相关法律规则在目前尚不完善有关。纵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车企收集车主个人信息的规制更多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缺少逐一细化的具体情形。

“法者,治之端也。”系好智能汽车车主隐私的“安全带”,在强调车企必须充分尊重车主个人信息处理选择权的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完善法律。相关部门要顺应智能汽车车主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要求,以上位法为遵循,制定专门针对车主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法规,就车企过度收集车主个人信息的行为,列出不敢为的责任清单,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只有为监管执法提供更加明晰的法规依据,才能更好实现对车企过度收集车主个人信息全面、系统的监管,进一步筑牢车主隐私保护的法治基石。

当前,我国智能汽车正快速普及,强化车主隐私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车企只有尊重车主处理个人信息的选择权,加强相关数据保护,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义务,为智能汽车数据系好“安全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行稳致远,确保智能汽车真正驶向智慧、便捷、安全的未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