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吴学安

又到雪花飘落的季节,社交媒体上“去哈尔滨看雪”的声音再度高涨。去年,哈尔滨靠着冰雪世界的美与乐成功跻身网红城市之列。据报道,哈尔滨市今年将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力,为全球游客再献“冬日恋歌”。

近年来,“网红城市俱乐部”成员逐渐庞大。在甘肃天水吃上一盆裹满了红油辣子的麻辣烫,品味千年古城的人间烟火气;去上海跟着《繁花》的脚步来一场城市漫游,感受海派都市在岁月中沉淀的风情与腔调;到贵州榕江打卡“村超”,沉浸式体验足球的“热辣滚烫”……蜂拥而至的游客给这些城市带来“泼天富贵”,席卷社交媒体的打卡热潮让更多人看到一座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生命力。

争当网红,是各地利用互联网经营城市形象、夺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当前,中国已建成了超过600座城市,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注意力经济时代,谁吸引到更多的公众注意力与关注度,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关键性发展资源,从而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城市名气提升所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文旅产业的增长。以重庆为例,其传统标签是火锅、小面、洪崖洞,借助社交媒体,尤其是短视频平台,重庆独特地形地貌所造就的穿楼轻轨、720度旋转立交桥、全国最深地铁站等被网友关注,重庆有了“8D魔幻山城”的新名片。热度之下,文旅繁荣。今年1至9月,重庆市文化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9%、7.3%。一业兴,促百业旺。网红热度带火文旅产业,文旅热又给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等带来新机遇。

成为网红,不仅是城市形象传播与营销的胜利,更是城市人文底蕴、发展理念、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首先,城市能红,能引来游客,本质上是因为其拥有并发掘了当地独特且不可移动的物质和文化产品。这些物质和文化产品蕴含着城市的悠久历史、发展轨迹、人文理念,体现着独特的城市气质。其次,城市红了之后,能否接住“泼天富贵”,考验地方管理者的态度、认知和能力。这方面,“听劝”的淄博、“讨好型市格”的哈尔滨、宠客的重庆等,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如何长红,是网红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注意力经济的可持续性很难保证。成为网红城市的“幸运儿”,机缘巧合也好,厚积薄发也好,想持久地拿捏流量,都绝非易事。如何让网红长红,让“泼天富贵”细水长流?一方面,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只顾形式和手段不在意内涵和底蕴,要不断发掘、打造不可移动、不可替代的核心在地产品,推陈出新,持续引客;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改善公共服务、营商环境,创造一流、安心配套生活和产业环境,从软文化到硬产业,从大城建到微治理,从烟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最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

当城市更宜居,城市生活更美好,更具有发展潜力,自然会有更多传播素材,让网红城市一直红火下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