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路漫漫 亦灿灿

□单志强 陈雅芳

带妈妈出游,再平常不过。可对“00后”姑娘王林慧而言,那是从小的愿望,一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愿望。

王林慧出生在宁德福安,1岁那年,妈妈因病瘫痪。在她的记忆中,妈妈有一双巧手,经常会在羊毛鞋上绣各种精美图案,卖了补贴家用。但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生生将这双巧手折磨至畸形,连掉落在地上的东西都没法拾起。妈妈为自己绣的羊毛鞋,她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

日子过得拮据,可爸爸就像一棵大树撑起了生活的不易。有慈父庇护,小林慧快乐成长。

“慧儿,今天想吃啥?”每每出门买菜,爸爸总会这样问。小林慧特别懂事,从不挑食。放学回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她已经很满足。

麻绳专挑细处断。在她9岁那年,这份简单的幸福,戛然而止。

爸爸病倒了,倒得很突然,需长期住院封闭治疗。

尚未成年的小林慧不得不在一瞬间“长大”。

买菜、煮饭、做家务……她忙得像陀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常常已是下午一点多。背起书包,她又急匆匆往学校赶。

小林慧最怕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漏雨的地方太多,先将脸盆一个个摆开,再将屋里的东西移来移去,这一忙活,上学就得跑着去。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手忙脚乱之际,小林慧不免暗自落泪,愈发怀念爸爸在身边的美好时光。

每至年关,家家户户大扫除,小林慧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洗洗擦擦。寒冬腊月,稚嫩的小手红肿着,风一吹就裂开。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赶忙用并不灵活的双手小心翼翼地为闺女贴上创可贴。

从记事起,家对王林慧而言是“移动”的。“我住过各式各样的房子,爸爸病倒后,搬家更是频繁。”

福安市关工委主动帮扶,安排母女俩住进颐寿园敬老院。

敬老院是典型的三合院造型,中间有个宽敞的院子,院内一棵大榕树枝繁叶茂。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大地,一群鸟儿便在枝头欢快地嬉戏。沐浴着阳光,妈妈常常和院里的爷爷奶奶唠嗑。鸟儿的鸣叫声、大人的谈笑声,小林慧听来十分悦耳,内心暖暖的。

为方便出行,王林慧和妈妈被安排在一楼。孰料,夜晚偶有老鼠“出没”。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总觉得睡不踏实,小林慧打开电灯一看,房间已成小水池。仔细一检查,原来是塑料水管被老鼠咬破了。

抬头看墙上的钟,已是凌晨三点多。怕打搅水电工叔叔,小林慧找来胶布,缠来缠去,忙活了好一阵,水还是一个劲地滴。

“叔叔好,我房间的水管破了,您能来看看吗?”思来想去,小林慧还是怯生生地拨通了电话。

“别着急,我就来。”睡梦中被吵醒的水电工没有一丝不耐烦,披着衣服就往外赶……

命运,眷顾一直朝着光亮前进的人。小林慧爱笑,食堂阿姨个个喜欢。知道她放学迟,都会帮着留好饭菜。

在敬老院,小林慧重温了“家庭”的温暖。细数过往,她红了眼眶,内心充盈。

一边照顾妈妈,一边上学读书,时间不够用,就想办法挤,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文笔好,写的作文《挫折与成功》,更是获得了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预赛一等奖。

中考在即,同学们开始填报志愿。家长会上,看着其他同学和父母有商有量的温馨画面,她难掩失落,多希望父母能到现场给自己出出主意,可这注定是一种奢侈。

这个老师眼中的好苗子经过深思熟虑,毅然选择了闽东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她是这样考虑的:家里一贫如洗,妈妈需要照顾,读护理专业仅需五年,还能帮助病人减轻病痛。

想学好专业知识,就得加倍努力。夜深人静时,背书、刷题是常态。那会儿,她把座右铭改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护理专业对动手能力要求高。每次操作课结束,她都暗下苦功,在实训室把实操练到熟练才走,坚信积跬步而至千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靠着这股子拼劲,在校五年,王林慧每年都获评三好学生,并成功考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新的学校,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福州,去上学,妈妈便无人照顾,而此时妈妈因长期受疾病折磨已患上焦虑症。“我是妈妈的精神支柱,她也是我不可替代的唯一。”于王林慧而言,“妈妈在,家就在。”

一筹莫展之际,宁德市关工委帮王林慧对接了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不仅为其减免学费,还给予生活上的帮扶。

这次,王林慧选择在学校附近租一小单间,带着妈妈上学。

上学前,给妈妈穿衣、梳洗、买早饭;放学后,从食堂打好饭菜急匆匆往回赶;回到家,整理完家务还要给妈妈按摩。只有等这些都忙完,她才有空读书。

本以为忙碌的生活能按此轨迹前行,但妈妈恶化的病情打破了这份宁静。

学校在闽侯荆溪,医院在福州台江,坐车往返,单程一个多小时。王林慧上午上课,下午请假到医院照顾妈妈。

住院第一天晚上,当她把一切安排妥当,便借着医院床头灯的灯光开始学习,不知不觉中错过了取陪伴床的时间,最后不得不趴在椅子上度过艰难的一夜。

“两头跑”的日子持续了个把月,王林慧悬着的心随着妈妈出院而落地。“虽然过程曲折,但生活并不算苦。因为有妈妈无限的爱和自始至终的陪伴,我有了面对困难的盔甲和勇气。”王林慧眼中噙泪,但依然面带微笑。

政府的关怀、爱心人士的善行接力,帮王林慧减轻了经济上的压力,可这个要强的女娃更渴望自食其力。在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做兼职,补贴家用。

有一年寒假,王林慧到窗帘杆工厂打短工,粗糙的木头划破细嫩的手指,她咬牙坚持。食堂免费提供午餐,心地善良的厂长还让她每天带一份饭菜给妈妈,节省的是开支,收获的是温暖。

一个多月相处,王林慧和厂里的叔叔阿姨逐渐熟络。春节,第一次在异乡过年的母女俩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打开房门,厂长和厂里的叔叔阿姨满脸笑意,这让她和妈妈内心暖流涌动,浓浓的年味流溢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在校第二年,王林慧得到了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实习的机会。

姑娘打定主意让善行接力,耐心呵护每一位病人,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每一步都沐浴在关爱中。如今有机会帮助人,不敢有一丝怠慢。”

2022年,毕业后的王林慧如愿入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妈妈在,家就在。”抱着这个朴素的念头,她依然选择在医院附近租一小单间,带着妈妈工作。

上班三班倒,出门前王林慧都会提前为妈妈准备好饭菜。有次,独自吃饭的妈妈不小心打翻饭菜被烫伤,正在上班的王林慧心疼坏了,好不容易熬到凌晨下班,妈妈依旧等在那儿。“有这样的妈妈,我真幸福!”

“您好,我妈妈手不方便,麻烦帮她开一下外卖盒。”自此以后,每次为妈妈点外卖,王林慧都会特意备注。

“护理服务累,但大有可为。我将臻‘一技’而济天下,把爱心传递下去。”心怀感恩,把病人当亲人,遇到有的患者家属情绪烦躁,王林慧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耐心。

用心护佑好患者健康的同时,王林慧也想带妈妈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她将其称为生活的仪式感。诚如张爱玲所言,“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这是第一次带妈妈去旅游,路上遇到一点小困难,但遇到特别多热心人,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夜深了,王林慧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成功带着被禁锢在轮椅上的妈妈出游,甭提多开心,遂将这份冬日美好在朋友圈记录分享。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戳中了王林慧的泪点,让她看到了力量,也看到了希望。

从“带母求学”到“带母上班”,王林慧吃了许多同龄人没吃过的苦,走过许多同龄人未走过的路。凭着这般令人心疼的懂事,她入选“中国好人榜”“福建省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

母女携行,路漫漫,亦灿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