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屋腊月时

□李 莉

腊月悄然而至,身在异乡,少了即将过年的兴奋,多了岁月匆匆的感叹和细数绵长的回忆。老屋的腊月,是记忆里最甜的味道。

老屋是一座四进式大宅子,梁檀窗屏,木刻雕花,有前厅后院,七大家人住在一起,热闹而温馨。一到腊月,老屋里就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洋溢着欢声笑语。

进了腊月,冬至前酿下的米酒就得起酒了。老屋的大坪前便摆满晾晒的酒瓮,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有土陶的,有烧瓷的。婆婆、婶子们边收拾酒瓮边谈论着自家的酿酒,二婶婆家人丁多,每年都有三个敦实的大酒瓮子,酿上两三百斤米,正月里来客多,过个年准就见底了。谈笑过后,她们还将自家新起的米酒盛出来让大伙儿尝个新鲜,老屋里弥漫着醇厚的酒香。

准备过年的茶点吃食也是婆婆、婶子们的拿手绝活。秋后收下的地瓜、芋子放在廊下晾着,水分蒸发一些,地瓜格外甜,芋子也粉糯,正适合做香脆的地瓜片、芋子片。不过,制作工序复杂,先把地瓜、芋子蒸熟,去皮后分别打成泥,加入炒香的芝麻葱头、地瓜粉充分搅和,反复揉搓,整理成条状后上锅蒸透。晾凉后,再切成均匀的薄片,这十分考验刀功。婆婆、婶子们边切边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帮忙把薄片排到簸箕上晾干,边晾边偷吃。冬日的阳光洒在大坪里,伴随着欢笑声,成为最温暖的画面。腊月二十后,各家便忙开了,灶上添火,大锅入油,晾干的地瓜、芋子薄片分别入锅小火慢炸,小小的薄片在油锅里渐渐胀开,变成一片片可爱的小云朵。

老屋厅堂甚多,年前的布置装点也有讲究。爷爷有七个兄弟,分为七房,每年各房轮流布置厅堂。腊月二十五,爷爷、叔叔们就开始打扫大门、厅堂,将旧对联撕洗干净,清扫神龛、香炉。腊月二十八,在厅堂高高的雕花柱子、厚重木门上贴新对联,挂起大红灯笼。到了腊月二十九,从上一年轮值的房亲中取来祖宗画像,在正厅神龛上摆好供品,挂上画像,焚香祝祷。

年三十,还在睡梦中就听见窗外的鞭炮声,大人们已在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鸡鸭要杀好几只,腌制好,正月里来客一蒸就可端上桌。珍珠丸是年夜饭必备主食,象征着团圆美满。婆婆、婶子们分工明确,制皮、剁馅各自忙碌,厨房里飘出一阵阵炒馅料的香味。炒好后,大伙儿将饺皮、馅料、泡好的糯米搬到厅堂里包制。孩子们给圆圆的芋子丸裹上糯米,边裹边玩,别提多开心了!夜幕降临,老屋的大门口点起小堆的柴火,各厅堂的红灯笼也亮了起来,映照着大红对联上吉庆的祝语,一片祥和喜庆。长辈们放过鞭炮后,婆婆、婶子们便将年夜美食一一端上桌,颜色油亮的干蒸鸡、汤色清澈的白鸭汤、晶莹剔透的珍珠丸……长辈们坐上正桌,倒上新酿的米酒,大家举杯共庆新春,共话新年。盛宴过后,各家都端出准备好的茶食,热闹地围坐在正厅里喝茶看春晚,欢笑声、划拳声、嬉闹声在老屋里响起,大家都卸下一年劳作的疲惫,享受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团圆之乐。

每到腊月,思念就会涌上心头,忘不了婆婆、婶子们的笑声,忘不了老屋里的小伙伴们,忘不了老屋里那浓浓的年味,老屋的腊月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乡愁。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