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工作群里的消息都得时刻关注”“看似正常下班,但工作却跟回家了”……近年来,微信、钉钉等成为工作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方式。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人抱怨8小时之外仍要“时刻在线”。
眼下,随着即时通信技术发展,许多办公软件早已突破时空限制。这有助于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远程办公,确保及时完成相关任务。但不可否认,一些企业打着“团队紧急协作”的幌子,把本是为提升效率而生的数字工具当成随时布置任务的工具,挤占劳动者的休息时间。
企业借助数字平台随时派发工作,涉嫌侵犯员工休息权和劳动报酬权。劳动者在8小时之外休而不息,甚至无偿加班,也破坏了劳动与生活的合理平衡。尽管隐形加班现象较为普遍,但劳动者在职场生态中处于弱势地位,许多人担心一旦主张离线休息权就有可能面临考核刁难、晋升受阻等问题,因而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离线休息权应当得到正视。正如专家所言,在劳动者自身有苦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建立系统化的保障机制,比如要求用工单位明确界定线上工作时间边界,保障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的休息权,杜绝越来越普遍的隐形加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