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百年古堡寄乡愁

杨雨林

初次踏入赵家堡,这股来自千百年前历史的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间。

赵家堡坐落于漳浦县湖西硕高山下,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流亡避难隐居,并由其后裔兴建的一处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堡。带着延续姓氏文化的希望,一代又一代赵氏族人聚居于此,不断发展,于是便有了世外桃源般的赵家堡古建筑群。

从北门“硕高居胜”进入,映入眼帘的是两片湖泊,总体水源不通,一边地势较高,水质清澈,花草虫鱼生机勃勃,是为杨湖;另一边则地势低洼,杂草丛生,是为潘湖。在泾渭分明的对比之中,沿着石桥漫步,南宋风云的点点滴滴如过眼云烟般在眼前飘过。穿过潘杨湖,一座坡度奇陡的小桥出现,历经千百年风雨,这座石桥依然挺立在此,未曾动摇。它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极为相似,是为汴派桥。

穿过汴派桥,便到了整个赵家堡建筑群的核心——三堂官厅。整个官厅为三进制,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第二进。第二进开中门和两个偏门,中门两侧设有两个工艺华贵的石雕,成一对石鼓,石鼓圆润光滑,两侧分别伴随有蟒蛇、凤凰图案,寓意吉祥。中门的门槛极高,相传古时候很多高官大臣拜见赵范,都必须从此门槛经过。跨过将近一米高的门槛,突然一股神奇的木质香味扑面而来,香气缭绕。抬眼望去,“福耀贺兰”牌匾正中悬挂于官厅内侧,下设神龛供奉赵范父子的牌匾,庄严肃穆。从偏门去往三堂的路上,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微笑着注视我们,嘴里还用独属于当地的闽南方言向我们表示着欢迎,从她被岁月洗礼的皱纹中,从她极尽期盼的眼神里,我仿佛看到了千百年前大宋百姓心中挥之不去的旧国遗梦和悠悠乡愁。

日头渐渐倾斜,不知不觉行程已经过半。民宅厅堂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屋檐上的彩塑依旧鲜艳明朗,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乎也跟我们一起向前奔跑跳跃。“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彩塑雕刻了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既有傍晚时分的静谧安详,又有开春时节的喧嚣灵动,形成了一幅灵动的春日花鸟图。青砖红瓦,绿树黄鸭,这种独属于南宋遗民的浪漫正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属于自己的价值。其中最出名的当数南三堂的忠堂、志堂和惠堂,以前是作为私塾教育孩童而存在,现在则开辟成了历史展览馆,诉说着南宋王朝的波折经历。民宅门口很多的木雕已经陈旧,风吹日晒之下,好像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逐渐隐去。下一个转弯,“完璧楼”到了。

这座气势宏伟、高昂雄壮的土楼,是赵家堡内部建筑独树一帜的存在。完璧楼并非孤立无依,周围还伴随有传统的两层楼房,整个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井院落。天井深约两米,在一个不起眼的边角处,有一条半人高的密道,和平时期可以用来储蓄水资源,战争时期则可以出奇制胜,进行粮食传输和信息传递。相传清末民初,日寇常常到此偷袭,甚至还有大军围困整个赵家堡长达三个月之久。但赵氏族人以此密道,多次往返于外界,得以击败日寇,获得这场僵持战争的胜利。除此以外,完璧楼内部的梯形屋顶也有很多排列有序、内宽外细的洞口,狭小到只能供一支羽箭穿行。再加上整个完璧楼外部天然坚硬的围墙,整个密室、箭道、天井融为一体,易守难攻,完美地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御机制,足以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危险。这种复杂精巧的建筑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赶上了落日的尾巴,暖暖的晚风吹着,看余晖一点点消失在云朵的缝隙,我知道,只要还有这座百年古堡的存在,赵氏乡愁就永远还有属于自己的寄托。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