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陪诊服务亟待规范

张全林

陪诊师这个职业正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他们小到为患者取号、陪同候诊、与医生沟通、交钱拿药,大到跨城市问诊……职业陪诊师几乎可以包揽病人看病的一切准备工作。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民政部官网显示,去年我国有9700万独居人口。在医院进行有创检查和手术前,通常要有患者和家属共同签字,这使“花钱找人陪我看病”已经成为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刚需。陪诊师的服务人群除了老年人,还有在外打拼的青年、独自带娃的宝妈、异地就医的患者等等。目前,陪诊师需求量正在走高,以美团数据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上已涌现千余家提供陪诊服务的专业商户,商户数量较2021年增加了8倍,同期订单量增加近12倍。这个行当的出现解决了一些患者无人陪伴的痛点,有效为患者家人分忧解愁。

陪诊是现实的社会需要,关键要规范化。职业陪诊的行业任职标准、收费标准、服务标准,以及谁来监管等基本问题,都亟待明晰立规。如在陪诊过程中患者发生意外,怎样判定划分责任,很需要有一个权威说法,才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再如有的“黄牛”打着“陪诊师”的旗号,声称可以帮患者抢专家号、加塞做手术等骗人敛财,也需要加以防范。陪诊师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必然掌握患者的个人信息甚至隐私,但目前在为患者保密问题上,基本靠陪诊者的个人道德自觉,尚缺乏托底性的规定。只有制度建设跟上市场发展步伐,推动陪诊逐步规范化,才能更好发挥其社会作用,行稳致远。

职业陪诊的兴起,也反映出相应的公共服务存在缺失。在规范有偿陪诊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公共服务投入,加快智能设备适老化改造,增加医院志愿者服务力量,满足特殊人群的就诊需求,减轻困难群体的就医负担,让市场服务和公共服务形成互补、相得益彰。

陪诊师不仅使患者的就医更加便捷,也提高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效率,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医院医疗秩序,可谓一举多得。到目前为止,陪诊师这一职业尚未被列入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涉医服务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用发展眼光看,陪诊服务有可能进一步延伸扩容,如代理监督医疗行为和维权、办理基本医保和健康保险报销业务等,还有可能扩展到老人医养结合领域。这些都需要有关方面未雨绸缪,早日做好顶层设计,用有形之手加以规范和推动。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