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第11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东渡闽僧的雪中煮茶诗

□陈辉 文/图

隐元书《雪中煮茶诗》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区,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悠久。泉州南安丰州莲花峰上有东晋孝武帝题刻的“莲花茶襟”的碑石,这是福建最早与茶有关的文字记载。

明清之际,在中日茶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以隐元隆琦为代表的闽僧。当时中日民间贸易兴盛,应旅居日本的华人邀请,福建高僧持续东渡。他们在江户幕府的支持下创立黄檗宗。黄檗宗的寺庙成为在日本传播中国明清文化的重要窗口。闽僧们带来了家乡的茶文化,推动了日本制茶技术、饮茶方法的变革,逐渐发展成为士农工商皆能参与的煎茶道。隐元隆琦被尊为日本煎茶道的祖师。

僧人与茶有着特殊的缘分,茶具有提神、解乏的功能,有助于禅修。饮茶时注重平心静气地品味,而僧侣参禅时也需静心息虑的体会,形成禅茶一味的文化现象。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寺庙里逐渐风行。随着明代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十分重视泡茶的水源和饮茶的环境,在这方面黄檗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隐元禅师曾先后两次担任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的住持,对饮茶十分痴迷。当时万福寺的僧人在黄檗山内开辟大片的茶园,并建有加工茶叶的茶房。据《永历黄檗山寺志》记载,山中的般若泉“勺而烹,清香甘美,试茗尤嘉”。至于饮茶的场所,万福寺的右侧有条小溪,“阴映如盖,清涼如镜,旁有石壁堪题。外石楯石桌十余,禅衲适兴,烹茗传韵于此”。隐元禅师与山内的僧人经常围坐在小溪边的石桌上,饮茗赋诗,从者和之,别有一番雅趣。

茶也成为隐元禅师教化僧俗的利器,他有《咏隐元隆琦像茶》诗传世:“醒迷须雀舌,试茗贵龙泉。个个开心眼,赵州话始圆。”饮茶可以提神醒脑,而赵州茶是禅修的象征。

东渡日本后,闽僧带去明清时期福建的制茶技术和饮茶方法。日本诗人松井汶村的《云华园铭》中写道:“檗山禅师来朝后,制唐茶之锅煎。世号隐元茶。”叶茶在明代成为主流,隐元等僧人将明清时期福建的炒青茶技术带到日本,用铁锅炒制新鲜茶叶,保持其原有的味道和天然成分,揉搓干燥后制成的茶在日本被称为隐元茶。

与隐元茶一起传入日本的还有饮茶方法——叶茶泡饮法,以及在冲泡叶茶饮用的基础上形成的闽南工夫茶习俗。而当时日本流行的饮茶方法仍是中国宋代传入的末茶点饮法。闽僧传入的制茶技术和饮茶方法对江户时期日本的茶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闽僧更重要的贡献是将明清时期的文人茶风传播到日本。他们的诗文集中收录了不少茶诗,其中雪中煮茶诗的唱和更是将福建茶文化中的文人意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二月八日,日本京都一带大雪纷飞。已经退隐至松隐堂的隐元禅师,与黄檗山内的法子法孙们雅聚一堂,煮雪品茗。当天共有隐元在内的9名中国僧人和2名日本僧人泼墨挥毫,诗文唱和,他们的茶诗以书卷形式流传下来。9名中国僧人分别是隐元隆琦、木庵性瑫、大眉性善、南源性派、独吼性狮、高泉性潡、柏岩性节、悦山道宗、惟一道实。这9名中国僧人全部来自福建,说明当时闽僧在茶诗创作中的活力。

雪中煮茶,顾名思义就是把雪煮沸用于煎茶。雪水,古人誉为“天泉”。用雪烹茶十分讲究,须收集花瓣之上的雪,或者是未落地之雪。雪凝天地灵气,茶汲日月精华,雪与茶结合,清新脱俗。同时,雪与茶也是文人高尚气节的写照。雪冰清玉洁,代表独善其身的节操;茶清淡幽香,颇有君子风范。煮雪烹茶,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唐代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词人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都是描写用雪水煮茶。煮雪烹茶,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亲近,颇有自在闲趣的意境。

当日的雅集,隐元禅师(1592—1673年)先吟咏《雪中煮茶五首》。其中一首写道:“无事闲烹白雪茶,单传一味待通家。天翁特赐清贫士,竟日翩翩散玉花。”这是一首七言四句的诗偈,意思是禅师清闲地煮着白雪茶,等待能够领悟禅义的弟子。白雪是天神赐予清贫之士的礼物,终日像琼花一样漫天飞舞。禅僧们用天神赐予的雪花煮茶,清雅之至,体现了茶禅一味的真髓。

茶席中处于第二位的是隐元的法子木庵性瑫。木庵性瑫(1611—1684年),福建泉州府晋江人,俗姓吴。隐元禅师退隐后,木庵继任京都万福寺第二代住持。《黄檗木庵禅师语录》以《雪中煮茶次韵》为题,录有一首诗:“木女急烹蟹眼茶,清香聊献法王家。忻忻同庆千山雪,大有年登雨瑞花。”煮茶时小的泡沫被称为蟹眼,大的泡沫被称为鱼眼。岁末腊月这一天,僧人们以瑞雪煮茶,雅聚品尝。木庵禅师的诗歌表达了他们愉悦的心情。

第三位依韵和诗的是隐元的法子大眉性善。大眉性善(1611—1673年),福建泉州府晋江人,俗姓许。大眉性善以《雪中煮茶次韵》为题赋诗两首,其中第一首写道:“银盘盛雪鼎烹茶,满座相逢尽作家。何似灵山会未散,只谈般若不拈花。”满座都是优秀的禅者,喝着白雪煮茶,体会禅茶一味的意境。

第四位依韵和诗的是隐元的法子南源性派。南源性派(1632—1692年),福建福州府福清人,俗姓林。南源性派擅诗作,深得隐元推崇。在《南源禅师芝林集》中有题为《雪中煮茶次韵二首》,节录其中一首:“晏坐松关品雪茶,山翁富敌五侯家。冷看遍界平铺玉,较胜诸天散雨花。”

第五位依韵和诗的是隐元的法子独吼性狮。独吼性狮(1624—1688年),福建福州府人,俗姓朱。在独吼性狮的语录《五云集》中以《雪中煮茶韵》为题,仅录有一首:“闲敲雪髓煮春茶,云水团团会一家。群玉林中弹妙曲,任他天女散天花。”

第六位依韵和诗的是隐元的法孙高泉性潡。高泉性潡(1633—1695年),福建福州府福清人,俗姓林。《佛国高泉禅师诗偈辑要》有题为《雪中烹茶恭和老和尚韵》的三首诗。其中一首写道:“东海浓煎作赵茶,风流须让法王家。一瓯聊湿虚空口,笑看琪林吐玉华。”

第七位依韵和诗的是隐元的法孙柏岩性节。柏岩性节(1624—1673年),福建漳州府漳浦人,乃儒学大师黄道周之侄孙。《柏严禅师听月集》卷四以《恭次老和尚雪中煮茗》为题,收录一首诗:“虚空烂煮赵州茶,托出须还老作家。一滴才沾千日醉,不知天女散天花。”

第八位依韵和诗的是隐元的法孙悦山道宗。悦山道宗(1629—1709年),福建省泉州府晋江人,俗姓孙。悦山道宗以《雪中煮茶》为题著有一首诗:“石鼎闲来煮雪茶,清香透彻富山家。凤麟滴滴围枕座,笑看天上献玉花。”

第九位依韵和诗的是隐元的法孙惟一道实。惟一道实(1620—1692年),福建福州府侯官人,俗姓郑。《雪中煮茶诗书卷》收录其用明代隶书体书写的《奉次雪中烹茶韵》诗一首:“雪里敲水自煮茶,清闲独让道人家。更逢好客谈玄话,放出青莲舌上花。”

闽僧的茶诗既传承了福建茶文化中的文人精神,又融入寺院禅茶的意境,是明清时期福建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瑰宝,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