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莆田市文艺志愿服务总队杂文分队的志愿者们前往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交流学习。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桂峰村山门刻有一副精雕石刻对联——“三谏风高,勋业在苏黄以上;九峰派衍,渊源从朱李而来”——点明蔡襄成就不在苏东坡、黄庭坚之下,蔡元定的学问源自于朱熹、李侗。这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显然是做大做强乡村文化产业的条件和基础。
桂峰村建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存有明、清典型古建筑39座,是福建省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自古以来,桂峰村的名人数不胜数,在蔡氏祖庙、蔡氏宗祠里,门联上联为“绳其祖武唯耕读”,下联为“贻厥孙谋在俭勤”;门内柱联为“兰水家声远,西山世泽长”;堂上高悬“九峰毓秀”“进士”“兄弟举人”“父子翰林”“文魁”“武魁”“五代同堂”等匾额。
桂峰村又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形成了独特的“蔡襄文化、理学文化、耕读文化”,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此外,“闽剧戏社”等保留传统技艺的做法也令人印象深刻。据称,桂峰全村千余人口,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曾上过戏台。村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宁可一日无食,不得一日无文化。”
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已经成为桂峰村首要工作,近年来始终秉承“保护性开发”“修旧如故”等原则,最大程度还原保持传统古村落历史环境、建筑风貌、文化韵味,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文化和旅游的开发。当地一边进行村容村貌提升、房屋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打造蔡襄家风家训馆、研学教育基地、民宿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人深切体会到,文化产业发展要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优秀文化资源保存得越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就越宽。
考察桂峰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最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当地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的过程中,激发了村民的自豪感,以及将一些原来趋于消亡的特色传统传承发扬的动力,对乡村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导游蔡华理那活灵活现的解说中可见一斑——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桂峰文化内涵,是文旅在客观上使村民文化素质得以提高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促进农民增强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的一个缩影。
当然,桂峰村开发特色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较大,有待发掘的空间也更为宽广。就此而言,当地必须加大文化产品开发设计和推广营销力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加工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出更多可供参与体验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提高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