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篇

爱心岂可轻易亵渎

黄云峰

近日,点读机女孩的个人账号发布虚假视频引发了舆论关注。该账号称,自己罹患脑瘤手术后发高烧,被送进了ICU。但网友发现,视频是很早之前录制的。网友们据此认为,发布这个视频的目的是要打造女孩战胜病魔的坚强形象,为接下来的直播带货铺路。

无独有偶,一名看似贫穷的老人在深圳街头问如何去深圳北站,得知远在10公里之外后,称为了省钱要走过去,被问路的市民既震惊又同情,于是资助了老人一些生活费。这件事被传到网上后,不少人表示,这名老人已经在街头问了近10年路,很多人给过他钱。

两则案例,都在亵渎爱心、侵蚀社会诚信基础,除了让人感到失望与愤怒外,也引发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才能遏制操弄人心的牟利现象?

网络时代,注意力就是金钱,粉丝就是财富。这也使得打造人设、卖惨博同情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有网红工作室用竹片制作虚假原木,再把女主播打扮成乡村妇女,让她们背着“原木”在泥泞的山上劳动,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同情,不少人因此慷慨解囊。值得庆幸的是,造假者利用网络牟利,网络也帮助大家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目前,点读机女孩因追逐流量已被流量吞噬,“走着去深圳北站”的老人也被警方拘留,算是一堂生动的警示课。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每个人都诚信,大家所遭受的欺骗和伤害必将大幅减少,国家和社会也将更加和谐幸福。呵护诚信,是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

网络具有放大作用,依托网络操弄人心牟利,后果往往比现实中的欺骗更严重。针对网络上利用爱心牟利的现象,监管部门的治理力度日益加大,方法更加科学,成效令人振奋。比如,2023年,中央网信办集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发布一系列管理规范,集中治理虚假短视频,督促自媒体平台完善管理,大批传播虚假信息的账号被关闭,不少犯罪嫌疑人被处理。目前,短视频是虚假信息的重灾区,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自媒体平台对虚假视频的监管也更加严格,有的平台规定根据剧本创作的视频必须标注“虚构情节”等字样。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虚假信息生产传播的空间。

但实事求是地说,只要有利益,利用爱心牟利的现象就不可能灭绝。相关治理工作还需持之以恒、开拓创新。

上医治未病。做好防范措施最重要。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并非毫无破绽。比如,一根长5米、直径近1米的原木,20岁左右的女子怎么可能背着爬山?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要想识别此类有违常识的视频难度并不大。此外,某些账号长期密集发布煽情感人故事,且不声明是创作内容,大数据也应该将之列入重点监视名单。如果监管机构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升级监管技术,形形色色的虚假信息必将无所遁形。

坚持严厉惩处也十分重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如果利用爱心牟利的人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效仿者必然会越来越多。监管部门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处理一起就惩戒一批,推动形成造假必受惩且得不偿失的共识,通过发布虚假信息牟利的现象才会得到遏制。因此,监管部门要根据当前网络现实,加快探索完善监管方法,明确网络造假行为的类型、范围、特征及相应的惩处手段,让执法机构有法可依。执法机构也要进一步增强维护网络诚信环境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坚持“亮剑”,用一个个执法案例不断强化震慑效果。

阳光所到之处,黑暗必然消散。当前,少数人之所以能通过卖惨博同情牟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前诚信友善之风盛行,富有同情心的群体占据社会主流。这是我们战胜丑恶风气的重要依靠。监管部门守土有责,以行动呵护诚信之风,让卑鄙成为卑鄙者的墓志铭,诚信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正义的力量就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