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感知福建“小海鲜”

□林薇

《东南滨海水生动物鉴赏》(海峡书局出版 张继灵编著)是一部赶海日志,图文并茂地呈现了福建“小海鲜”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下鲜活的样子,光怪陆离的各类口耳相传的神秘动物跃然纸上。

书中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是翩翩起舞的水母。它们的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由两层上皮肌肉细胞中间夹有中胶层构成,中胶层非常发达,具有漂浮作用。伞状体的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长达20米至30米,不仅用于消化和吸收食物,也是水母的防御器官。我们餐桌常见的海蜇,乳白色成体,最大个体直径可达1米。其发达的环肌具有多样色素细胞,致使伞部出现红褐色、青蓝色、淡黄色、褐色;外圈环呈青蓝色的银币水母,中间是银色的,酷似银币同心环,也格外美丽动人。它们在海底跳着“芭蕾”,自由自在地“潇洒”人生。水母没有大脑,却有细胞和肌肉,体内的神经系统可以控制肌肉的活动,寿命虽短,平均只有数个月,但它们在演化上属于较早出现的类群,已在地球生存了数亿年,是我眼中的海底“精灵”。

书中让你脑洞大开的是令人心神荡漾的海鳃。白色的中华棘海鳃,像一根羽毛笔插在海底的泥面上,酷似生花妙笔,美得让人惊叹。哈氏仙人掌在夜晚会发出一闪一闪的绿色荧光,遇外界刺激时磷光反应更加强烈;厦门棍海鳃身体周围会生出不规则的水螅体,如一朵朵小花吸附在身体上面;古斯塔沙箸海鳃,它的柄部插入泥沙,上部呈羽状,有黄、橙、红或紫色多种。这些骨骼清奇的海鳃在海里花枝招展,有的像鱼类的鳃,也有的像细棒,还有的像一根鹅毛笔,是我眼里的“仙女姐姐”。

书中让你惊喜不已的是美艳惊人的沙虫。沙虫也叫方格星虫,外形呈长筒形,像一根肠子,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与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它的体色五彩斑斓,有浅黄、橘黄、浅紫、乳白或略带淡红色等。虫体呈纺锤形的黄斑海毛虫,体背上有紫黑圆形或椭圆形色斑;外形与之相似的梯斑海毛虫,背部的斑点却呈三角形;紫红色的岩虫,身体前圆后渐扁。有趣的是,沙虫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每年春夏之交,它们会群体性地产卵,把海水染红。当地人将此现象称作“海红潮”。它们在涨潮时钻出,退潮时潜回沙泥洞中,伸缩自如。在我眼里,沙虫是海底世界的“隐君子”。

本书图鉴采用活体图片呈现的福建“小海鲜”,不仅是可以烹饪的餐桌美味,在滨海的生态系统中还默默充当着基石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分解者和消费者,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净化与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