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别把民宿做成“一锤子买卖”

张西流

近年来旅游持续火热,民宿因价格实惠、风格独特,成为不少人住宿的首选。不过,有的民宿网络宣传图做得很漂亮,游客来到实地才发现,环境破败,卫生堪忧;有的实际地址与广告宣传对不上,两者相距几公里;还有的缺乏经营资质,品质、服务与虚高的价格不相称。面对种种问题,专家、读者呼吁,网络平台应履行审核责任,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也要以诚信为本,不能把民宿经营做成“一锤子买卖”。

在民宿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共识。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管理,民宿在给人们带来旅游新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成长烦恼”。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民宿经营者“涨价退单”“虚假地址”“货不对板”等问题引发投诉的关注度位居第二。

房东的财产安全、房客的人身安全及隐私保护不足,民宿交易平台的责任义务分配模糊,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导致问题层出不穷,让民宿发展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特别是行业标准化水平低,一直以来是民宿的痛点。由于民宿交易平台,主要是在线上撮合房东与房客的交易,而房东很少经过专业的服务培训,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缺保障。如春节前夕,民宿订单被房东以各种理由取消或要求加价等。特别是“五一”假期,订民宿变成开“盲盒”,再次将民宿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早在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新的行业标准有诸多新看点,被业界称之为新版旅游民宿“国标”。然而,对于民宿从业者来说,《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以及各地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并不能立即改变民宿产业发展的现状。法律地位的模糊,给民宿的行业管理带来诸如该不该管、谁来管、如何管、管什么等一系列难题。民宿“货不对板”、订民宿变成开“盲盒”,表明民宿产业距离真正的规范化、合法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宿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除了行业要更加注重加强自律及提升品质,有关部门也要研究出台更多针对民宿产业的法律法规,明确租赁双方的责任,使各类相关事件和纠纷均能有法可依。同时,行业机构应该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对房屋及租赁双方进行资质审核,并且建立更多投诉举报平台,着力解决用户反应的问题,增强人们对民宿行业的信任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