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国外书诗画中的福州港

□叶青

福州港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天然良港之一,在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我们通过介绍国外的一本书、一首诗、一幅画,力图还原近代福州港那段非同寻常的历史场景。

英国海事作家、航海历史学家巴兹尔·拉伯克(1876—1944年)于1914年出版了《THE CHINA CLIPPER 》(中国快船队)一书。作者为了完成创作,查阅了无数的帆船航海日志,访谈了帆船的船长、船东、设计者以及建造者。该书详细介绍了美国、英国帆船在19世纪中叶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历史。中国快船是19世纪中叶一种以季风为动力用以运输商品货物的帆船,为了追求速度,其宽长比较小,而帆的总面积很大,其英文名“CLIPPER”是“Clipped off the Mile”的衍生词。

第一艘真正意义的“CLIPPER”帆船由美国人制造。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英国人潜心设计和制造新帆船,速度更快,例如著名的“卡蒂萨克”和“赛姆皮雷”帆船的速度达到了日行363海里和358海里。帆船于1830年至1875年间从事运输茶叶等中国贸易。例如1851年到1853年,总共有36艘美国帆船分别从上海和广州运送茶叶,开往纽约和波士顿。帆船运输因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而逐渐衰落。

该书作者以不少篇幅描述了当时福州港的时代变迁。1844年福州被迫成为第五个通商口岸,但开埠后最初10年几乎没有外国商船进港,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和上海小刀会起义,上海、广州口岸被迫中断,从1854年起,福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茶出口基地。据巴兹尔·拉伯克考证,第一艘进福州港的商船是美国帆船“橄榄石”号,1854年7月从马尾出发开往伦敦,而最后一艘运茶帆船则是著名的“赛姆皮雷”号,1881年10月30日离开马尾,经过107天航行到达伦敦。

为了鼓励每年第一艘到达伦敦码头的运茶船,1852年美国船东倡议进行运茶竞技比赛。1853年举行了首场比赛。最大规模的赛事是在1866年,由于当年较早在福州停泊的6~8艘船的茶叶收购价不超过7英镑/吨,5月初就有16艘知名、快捷的帆船聚集在罗星塔下,等待收购第一季头春新茶,5月28日英国帆船“艾利尔”号首先启航,接着“火十字”号、“太平”号、“赛利斯”号、“泰兴”号、“黑王子”号船等陆续出发,9月6日“艾利尔”号和“太平”号耗时99天、历程14000英里同时到达伦敦,两位船长分享了10先令/吨的奖金。1866年9月12日的伦敦《每日电讯报》报道了这一场赛事。

由于茶叶暴跌以及苏伊士运河开通,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运茶更有竞争力,因此1872年是帆船运茶比赛的最后一年,这一年虽然参加比赛的帆船有15艘,其中从福州、上海出发的各6艘,从澳门出发的3艘,但最引人关注的是6月18日从上海同时出发的当时最快的帆船“卡蒂萨克”号和“赛姆皮雷”号之间的比赛,由于“卡蒂萨克”号航行中遭到大风暴的袭击,失去了一支舵,因而较“赛姆皮雷”号晚一周到达伦敦。这场比赛很有影响,英国语言学家路易·亚历山大(1932—2002年)1967年出版的《新概念英语》将这段故事编入其中。

1854年到1872年间,从福州港出发的运茶帆船有139船次,占从中国港口出发的248船次的56%,特别是1866年到1870年的5年间,每年从福州出发的运茶船都在10艘以上,占这5年出港英国帆船数的67.9%,这时福州已经超越上海、广州,成为全中国最受欢迎的茶港。

作者还评估了福州港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一是茶叶上市早,从1854年开始直到1872年,几乎每年第一艘出发的船只都是从福州开出的,出发的时间一般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较容易赢得商机。二是由于水路运输茶叶收购价格相对较低,例如1866年为什么大量的帆船云集福州,等待运茶。因为那一年较早的5~8艘船的茶叶收购价不超过7英镑/吨。三是福州处于上海下风向500英里,与伦敦距离更短。

英国女诗人福克斯·史密斯(1882—1954年)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书籍,尤以创作航海诗歌和小说闻名。她以“卡蒂萨克”号和“赛姆皮雷”号运茶比赛这段故事为背景,写下了《By the Old Pagoda Anchorage》(《途经古老的罗星塔》),诗云:“……扬帆罗星塔,竞向伦敦航/满载着中国茶的芬芳,只为沁香泰晤士河畔/再经古老的罗星塔,已过几年时光/甲板上壮观的景象,如雪花般绽放……”

这首诗反映当时途经马尾罗星塔江边时桅杆林立的繁华情形,江面停着15艘大帆船,桅杆林立犹如森林,每艘船的船名优美如歌声悠扬,船速风驰电掣,船身牢不可破,已成为神话在流传。这首诗列出了12艘的帆船名,核对巴兹尔·拉伯克的《中国快船队》一书,这首诗应该是描述1869年运茶大赛的场景,因为这一年“赛姆皮雷”号第一次出现在福州,与它同时出现的是“浪花”号,而“浪花”号1870年失事了。1869年从福州出发的帆船总共有15艘。

澳大利亚航海画家理查德·林顿(1935—)从事绘画已经有50多年,他的海洋题材作品赢得了世人尊重,这些作品是在历史实证研究基础上精心完成的。他的第一件专业作品是1957年完成的“卡蒂萨克”号帆船。

理查德·林顿在年轻时得到一张摄于1869年福州马尾港的老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下闽江上往来的商船和壮丽的远山,因此他花了近40年研究这段历史,收集大量相关素材,并于1996年夏天来福州现场考察,之后他花了6年时间进行创作,于2004年完成了《在闽江》这幅画。2014年9月,笔者借出访澳大利亚的机会,从墨尔本驱车百里赴理查德·林顿位于弗兰克斯顿郊外晨星庄园的工作室,受到已70岁高龄的理查德·林顿先生的热情接待,聆听他详细介绍这幅画的创作历程。

这幅画挂在林顿家客厅正中的墙上,特别醒目。画面描绘了1869年夏天的黄昏,罗星塔下的闽江,晚霞满天,江风鼓帆,5艘悬挂东印度公司和仁记洋行旗的英国帆船正在装茶作业。多艘从台江码头驶来的小货船正驶向与其挂同样船旗的帆船。一艘舢板小船载着刚谈好一宗生意的船长夫妇回“赛姆皮雷”号帆船。画面的左边,绘着“八仙过海”图案的“祥金茂”号福船正在停泊,波澜不惊的江面上一群飞禽正在嬉戏。

这幅画作在高密度硬板上,色彩艳丽,线条细腻,用数码时代的语言说就是“像素”极高。这幅画于2015年8月由热心企业家在香港拍卖竞得并捐赠给设于福州马尾的中国船政博物馆。

一本书、一首诗、一幅画,展现了当时的福州一度成为“世界茶都”的历史印记,展现了一条从福州出发、终点是伦敦的海上丝路的古今变迁。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