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蛋兜

□易振环

家乡的端午节,不但时间长,而且有粽子、煮熟的鸡蛋等节日食物,既有吃的又有玩的,是孩提时代难以忘怀的佳节。在莆田,端午节亦称“五日节”,顾名思义就是五天的节日。这五天分别以相应的食物来过节,即“初一糕、初二桃、初三螺、初四艾(蒿)、初五粽”。虽然山区与平原的童谣表述不同,但都离不开食物。农历五月初一来临的前几天,农村小孩们便开始扳手指头数日子,渴望早点吃到心仪的食物。只是,当时在不少乡村,小孩们能吃上鸡蛋或粽子,就算是口福。

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象征团圆和生育的意义。《史记》记载,“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印证了这一寓意。莆仙方言,蛋与卵同音,蛋是卵的俗称。境内民间有“送生”的礼俗,谁家有婴儿诞生,亲戚就得给新生儿家送鸡蛋,一来给产妇补充营养,二来送上祝福。此外,婴儿离家做客,也要挂蛋兜,用以辟邪。因为鸡蛋代表喜事,以示庆贺,祝愿吉祥之意。

端午节食蛋、挂蛋兜的习俗延续已久,内涵丰富。有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指常见的腹胀厌食。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便播疫人间,受害者多为小孩。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祭拜祈祷。女娲通知各位母亲,每年端午,在孩子胸前挂上蛋兜,可避邪保平安。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这天,父母便将煮熟的蛋挂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健康。

蛋兜是用纱线、毛线或其他丝线编成的,形状可由不同的几何图形组成。老者的编织技艺娴熟,只见丝线在他们手中翻飞,一个个蛋兜很快就编好了。若家里有五彩的丝线,编出来的蛋兜就会更漂亮。编好兜,母亲则用其装上红蛋,挂在小孩脖上。老家的红蛋是桃红的,不刺眼,代表吉利。

有一年端午节,我嚷着母亲给我编蛋兜。白天忙活的母亲,只好答应夜间给我编。晚饭后,母亲从抽屉里找到一小团有点变色的白纱线,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编蛋兜。那一夜,我把新蛋兜带到床上一起睡,梦中还叫着:我有蛋兜了。

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初五,孩子们用“午时水”沐浴后,换上新衣,挂好蛋兜,走出家门四处“炫耀”。有时,蛋兜好看会受到赞赏,但小孩们并不在意这一点,只在意兜内蛋的大小与坚硬。伙伴们凑在一起“斗蛋”,以鸡蛋尖端为头,圆端为尾,互相碰撞,比谁的蛋大,谁的蛋硬。一声“令”下,“对战”双方便拿起蛋兜“斗”起来。“嗑”一声,如果一方的蛋壳被撞碎就算输了,直至最后鸡蛋仍没碎的孩子获胜。输的一方,可以先吃蛋,解口馋。当蛋壳被击破,我小心翼翼地把蛋壳一小块一小块地剥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蛋兜,心中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如今,儿时的玩伴已各奔东西,唯有那些斗蛋的劲儿、稚嫩的笑声,是我们纯朴天真的童年记忆。而那些早已遗失的蛋兜,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乡愁记忆,镌刻脑海。

随着DIY盛行,端午节编蛋兜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我相信,用蛋兜过端午这样的传统文化定会绽放风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