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时代,我们为何更需要阅读?

□胡松坤

书香是一种氛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与此同时,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视频为王”“AI崛起”的数字时代,打开短视频,便能十分钟“看完”一本书;打开人工智能,便可即刻获得“答案”。为何还要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阅读。文字是文明之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媒介如何迭代,数千年人类文明之精华,始终蕴藏在名著典籍的字里行间。文以载道,书启智慧,当我们翻开书本,便能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历史共鸣。因此,文化要繁荣、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就要深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不断拓展阅读的深度、广度,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积蓄破浪前行的磅礴力量。

涵养社会理性,培育文明风尚需要阅读。传播学学者认为,不同媒介有不同的特性,进而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偏向性影响”。在他们看来,文字是抽象、理性的,图像、视频是具象、感性的;传统媒体的传播是线性的、中心化的,而新媒体则是碎片化的、去中心化的。这在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的普及,我们进入了情感先于理性、舆论优于真相、立场决定是非的“后真相时代”,面临着事实失真、新闻乱象、信任危机、网络极化等问题。对此,重拾阅读传统、涵养理性精神对文明社会建设至关重要。通过深度阅读,我们能够建立认知框架,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信息甄别能力,从而抵御情绪化表达的裹挟,超越碎片化信息的局限,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保持清醒和理性。这不仅是个体认知能力提升的需要,更是构建健康社会舆论生态的必然要求。

建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能力需要阅读。当下,短视频以“短平快”的视觉画面和强烈的感官冲击为受众迅速提供信息和娱乐,导致了公众知识的浅表化和认知的碎片化,引发了“浅阅读”时代的深度思考危机。而书籍则以系统化、逻辑化的方式呈现知识,读者通过深度阅读能有效提高理解力、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批判性思维,建立完备系统的知识体系。

特别是,面对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的“价值危机”,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提高知识积累,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和利用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主体性、展现自身价值。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首先要从公众的认知入手,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其次,政府要主动引导、积极保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阅读推广活动,营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培养好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同时,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纸质阅读+数字阅读”的融合发展模式,破解城乡阅读鸿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多元的阅读选择。

春暖花开季,正是读书时。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家园。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