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牛郎织女雕塑为何被批“又丑又贵”

彤彤

近日,很多媒体报道了河南省鲁山县斥资715万元建造的一座牛郎织女雕塑翻车的新闻。

这座牛郎织女雕塑于今年七夕节在河南平顶山鲁山县揭开面纱。鲁山自称希望借此打造旅游招牌,展现作为文化、旅游之城的新形象。但是,这座雕塑亮相后,被网友吐槽“又丑又贵”,后又被发现这个雕塑与2021年竣工的长沙“湘江女神”雕塑极度相似,还远不如“原版”精致。

大型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场所中的艺术品,是城市环境的组成要素,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反映,是城市精神风貌的重要标识。随着群众对城市文化、公共艺术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各地建设了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优秀城市雕塑作品,在营造公共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特色风貌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城市雕塑存在品质不高、题材不适宜以及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大型城市雕塑还涉及城市空间的美的创造问题。城市空间中的美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历史的美,二是当代的美。然而,城市的这两种美现在却都有失落的危险。就像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所说:我们现在的公共环境,是商业文化带来的问题,我们的城市中充满了“土豪”式的审美,浅薄、炫富、庸俗,城市的历史美被破坏殆尽,城市的建设缺乏文化的气息、艺术的气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其中指出,严禁以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提升形象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

关于城市雕塑的审美问题,这几年来一直是文化媒体和社会公众关心的话题。对于城市雕塑,是应从纯艺术的角度看待,还是要更多考虑它涉及的历史传统、社会影响和人们的文化心理?

在城市生活空间布置城市雕塑作品,这不是某一个雕塑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行为和艺术趣味,也不是某一个社会组织的文化或者其他行为,而是应该考虑到这种文化行为对城市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给社会受众在心理上、道德上、审美上、情感上带来哪些影响。

这也使笔者想到一些西方国家对待雕塑艺术的做法。一般公共空间放置的雕塑作品,还是以唯美为主,重视雕塑的审美品位,并且要考虑到这样的艺术作品是否受到城市大众的欢迎,是否达成了与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协调一致的风格。

如今,一些地方的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很快,但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城市文化建设中出现了“城市病”,这表现在城市雕塑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恶俗、垃圾式的东西,不仅损害了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更损害了城市雕塑文化的价值与作用。

我们一般是把城市雕塑看作是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这告诉我们,城市雕塑是作为“景观”、作为“艺术”出现在我们的公共生活空间的。其重要审美作用就是,体现城市的文明、城市的艺术气息,更是让人们在生活的城市中能够发现美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传达其内在至真至纯的思想,符合人类最核心、最本真的人文精神。

雕塑建筑是一座城市共同精神的物化,它必须建筑在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之中。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摒弃功利主义的目的,坚守城市雕塑的思想性、公共性、艺术性等价值。这样,我们的城市中,那些追求人文精神的创造性的雕塑建筑,才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