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厝

黄河清

趁秋日艳阳,去探访坐落在闽清的古厝——旗杆厝。阳光透过参天的古树枝丫,在古厝前的小道上斑斑驳驳地洒下点点金光,让人有一种迷离的穿越之感。远远望去,旗杆厝坐落于一处半山坡上,依山而建,坐南朝北,近3000平方米。古厝背枕独角仙峰,面览绿野青山,主体建筑由正厝和横厝构成,左右对称,四平八稳。每进建筑,错落有致,气派非凡。

沿着青石台阶缓缓而上,一座端庄大气的门厅映入眼帘,门厅的上方悬挂着“御前侍卫府”金底黑字竖匾。站在门前远眺,有单吾山、天吾山两峰对峙,并有形似金印的寨顶山置于横案山上。再远处群山相叠,酷似笔架,其左右两侧山势延伸逶迤,如凤凰展翅,跃跃欲飞。步入门厅就是旗杆厝的正厝,只见前埕左右两旁各竖立着一对双斗旗杆,在青石旗杆碑碣上,分别刻着立碑主人所获功名和立碑时间,两根木质旗杆高约10米。据说这对双斗旗杆为光绪皇帝御赐,旗杆厝的称呼便由此而来。

这座旗杆厝是由詹氏始祖詹希质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原取名为“新厝”,直到1877年,该厝诞生了一位武术神童詹绍安,这个家族的历史被改写。詹绍安从小热爱武术,一路披荆斩棘,23岁时参加了丁丑科的殿试,并高中进士,赐进士及第,并钦点为御前三等侍卫,乾清门上行走,及赏戴花翎。因后来曾保护过光绪皇帝,帝赐其双斗旗杆。

由第一门埕台阶而上进入正厝大厅,门厅左右各为回照,后为内庭天井院,这里放置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形似秤砣,这是詹绍安年轻时练功的石头,重达300斤。天井两侧各做书院三直六间,正厝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木梁架。圆梁方枋层层叠叠,纵横交错,斗拱雕花异彩纷呈。雀替双面镂空,多为雕刻“凤朝牡丹”“莲花鹭鸟”,寓意吉祥富贵、一路连科。梁托木雕刻“鳌鱼”,传说鳌鱼有龙头、鱼身,并且带有四个脚,装点在柱梁之间,寓意海出蛟龙争做上游。梁枋之间有一段瓜柱,瓜柱下端制作成垂花柱头,被精心雕刻成一层又一层的花瓣,似盛开的莲花。窗棂上雕刻有梅花、仙桃葫芦、石榴等种类繁多的优美图案。我惊叹于一块块没有生气的木头,千刀万刻之下反倒显出诗意来。每根柱子、每个窗棂都如同一幅优美的立体画,线条粗细有致,形象栩栩如生。

从大厅往右侧,就是横厝之所在。东西横厝各做上下两个单元,单元内四周围合两层结构,形成小天井院落。横厝单元或通过门洞,或以横弄可隔可通,贯穿全厝,布局巧妙,合理实用。在横厝后院,从山上流下的水流还在源源不断,这殷殷甘泉孕育着世世代代詹氏子孙,也灌溉着祖厝正门前的百亩桑田。

抬眼望去,硬山顶的风火墙,高大雄伟,黑白辉映,高低错落有致显得明朗俊雅。墙垛处雕刻着形象逼真的珍禽异兽。近前,但见粉墙上画满了墨绿的青苔,瓦棱间飘摇着青紫的野草,彩绘滴檐也残缺不齐,而马头墙仍不失仰天长啸高昂之势。

蓝天和古厝之间,云在悬浮飘动。阳光一会儿在它面前,照出凹凸的曲线;一会儿在它后面,勾出金色的边缘。古厝不仅赐予人间生命的延续,也带给人们深邃的思考与念想。古厝的美丽与残破同样惊心动魄,但永远承载着后来人对往事的赞美与敬畏。历史是那么遥远,远到几乎无力去陈述;历史又仿佛就在昨天,与一块块出砖入石的古墙对视。既然生命都无惧枯萎,作碑的石头也被风化,何盼土木之躯的古厝不朽?其实从来不曾断离的是祖先绵延的香火。虽然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早已把生命之根须从古厝里分檗出去,伸展到世界的角角落落。然而,即便是一块青砖、一捧黄土也始终牢牢地拴系血浓于水的亲缘,就像一棵大树,不管根延伸到哪里,永远都有它的血脉。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