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着力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新格局

□高国希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发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要求教育工作者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

体现教育的政治属性。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要培养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能够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高素质现代人。办教育要胸怀“国之大者”的大政治观,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牢固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脊梁、“精神之钙”,“铸魂育人”包含了信仰、价值和精神的统一结构,会融入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

彰显教育的人本属性。这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教育是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培养学生必备的能力和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教育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学习者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以学为中心,关心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成长期待,并寻求有效途径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这种历练会使得学生发生有意义的、持续的变化。

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性。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实践过程,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立德树人”既是一个教育引导的过程,也是一个信念塑造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养成的过程。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者投入铸魂育人事业,已不再是一厢情愿地“我来铸”“我来育”,而是必须要考虑个体的主体性接受、能动性创造。因此,要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既关注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考虑到个体的发展需求和成长期待,认真研究从“知识教育”“价值引领”再到“信仰铸魂”的转化发展,把握“认知—认同—践行”之逻辑,讲深讲透讲活内蕴的道理,满足学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营造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上构建立德树人大格局。全方位构建新生态新格局的实践路径,需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办好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大思政观”,构建一体化、联动化、协同化的立德树人系统工程;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铸魂育人工作合力体系;注重师德修养,练好立德树人内功,增强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胜任力。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