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

□叶世满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底盘在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其涉及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质量,事关高等教育的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1990—1996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开创了一系列高校办学治校的重要理念与重大实践,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目标上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上是递进深化的,为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发挥独特优势,用好理论富矿,扎实推进新思想“探源计划”,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高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以“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为牵引,坚持党风校风学风“三风”齐抓,不断夯实治理之基,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底色不变、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把握“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加快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新格局。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首院”,推进“中国系列”教材工程,打造“行践中国”大思政课体系,讲好用好新时代伟大成就这一生动教材。立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统筹党员干部、教师、思政工作力量和学生等要素,纵深推进“五育闽院”建设,抓紧抓实“七个一百”大学生成长计划,努力打造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经验样板。

三是要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深刻把握“面向市场、应用为要”的鲜明导向,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科学研究的应用性、服务发展的适应性。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坚持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着力改变短视思维,敢于跳出校园“围墙”,勇于聚焦“专精特新”,统筹抓好学科专业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做大做强工科,做优做特人文社科,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适应性强、有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专业,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拥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刻把握“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本质内涵,主动融入科学智能时代,以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塑造教育“新质生产力”。坚持产学研协同提升攻关能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范式,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所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卡点”,着力疏通科技创新的环节和链条,将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和产业链上,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塑造新动能。 

   (作者系闽江学院党委书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