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数字之中看见奋进的中国

□黄云峰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日前闭幕。峰会共对接签约数字经济项目421个、总投资2030亿元,涵盖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领域,成果丰硕。

与前六届相比,今年峰会有一个显著特点——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主角。在峰会体验区内,依托人工智能研发的新产品和新模式受到参观者热捧,以至于峰会主办方决定,数字峰会现场体验区开放时间延长一天,至5月28日关闭。

见微知著。展馆中的人工智能热,也是中国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真实写照。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这场激烈的科技竞争,我们无法回避,也绝不能落后。令人振奋的是,本届峰会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近观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峰会展示的成就令人振奋,描绘的未来令人向往。透过这个窗口,我们不仅可以看见一个奋力奔跑的中国,更能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前进的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科技创新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我国始终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成果不断涌现,闯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本次峰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兴、讯飞科技等“国家队”和明星企业携手亮相,带来大量前沿创新成果,涵盖大模型训练、数据处理、数据安全保护等所有环节。峰会遴选的“十大硬核科技”,均是破解“卡脖子”的核心技术,这些充分说明,在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自主之路。

当前,人工智能还在起步阶段,相关竞争才刚刚开始,确保在未来不落人后乃至引领潮流,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比如,科大讯飞公司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5备受瞩目,它的研发完全脱离了外国的技术支持,整体能力接近GPT-4 Turbo,语言处理和数学能力甚至实现了反超,是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绝对主力。但即便如此,该模型还面临如何处理海量的文本数据、提升模型的多模态交互能力、实现高效的模型剪枝和蒸馏等挑战。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优势。但如何让数据“流得动”、用得好,考验的则是管理的智慧。

本次峰会上,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表示,我国未来将着重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专家学者们就管理现状和发展隐患积极建言献策。峰会展馆中,不少企业打出了“为国筑基”“夯实数字底座”的标语。这些瞬间,正是全社会凝心聚力、各司其职,奋力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最直观的表现。人心齐,泰山移。未来的数字中国一定会更美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