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福建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

□孙柏璋 邓丹榕

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这一重要论述,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根本路径,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地方文化兼具三种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区域文化的独特元素。深入挖掘福建文化宝库的思政资源,对探索创新以地方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传承传习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孕育壮大于古朴风韵的闽越文化、生成发展于浩瀚广博的海洋文化、内蕴发扬于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形塑彰显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地方文化。福建文化凝结着历代福建人民的智慧与心血,蕴藏着持久且强劲的历史之力、信仰之力和思想之力,是福建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源泉。

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的历史之力。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以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塑造了闽都文化、闽越文化、船政文化、侯官文化、南音文化等福建特有文化,开创了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郑成功文化等源于福建的文化,创造了海丝文化、“福”文化、华侨文化、茶文化、客家文化等在福建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文化。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之力,能够有效增强思政课的理解力、塑造力、辐射力,是“两个结合”有机统一的地方文化生命体。

矢志不渝、坚若磐石的信仰之力。福建革命文化是我们党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之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营养剂。无数福建革命志士以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信念,书写了“红旗不倒”的奇迹,留下了诸如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地、长征出发地、中央苏区核心区等大量饱含红色精神的革命遗址。福建革命文化以信仰之力增强思政课的引导力、凝聚力、感召力,强化“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强大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之力。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亲自领导、亲自推动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摆脱贫困”“四下基层”“3820战略工程”“晋江经验”“生态福建”“数字福建”等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实践探索和理念创新,创造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马上就办”等思想财富,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这是思政课建设汲取思想之力最可宝贵的“富矿”,也是最为独特的优势。

福建文化赓续连绵、不断创新,启智润心、固本培元,早已熔铸在思政课建设的历史与实践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把福建文化融入、融通、融汇至思政课建设过程,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注重融入课程教材体系,调出思政“福建味道”。把福建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建设融入社科强省建设,构建各方认可、权威可信的福建文化思政教育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政理阐释、学理解释、事理解析,打造理论高地、传播高地、人才高地。挖潜扩容内容体系,坚持课程教材内容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福建元素融入课程教材,让“福建味道”滋润时代新人的心田。创新方法体系,以充满福建文化元素的鲜活素材为依据,营造线上“全时间”、线下“全空间”的教育生态,创新探究式、体验式、案例式、专题式、互动式、分众式等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活起来、教材导向亮起来。

注重融通大中小全学段,实施思政“福建工程”。系统设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目标与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将福建文化有机融入各学段思政教育,兼顾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现实需求,设置话语难度层级和语言转化方式,一体强化规范性、多样性、趣味性,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上升、有机统一的模式。横向连接思政教育全要素环节,以福建文化为纽带,坚持“点、线、面”跨学段协同,创新“联盟式、模块式、项目式”协同模式,完善连贯各学段、覆盖课内外、师生共参与、资源内循环新机制新路径。推动大中小学共建福建文化课程共同体、教材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平台共同体,分类分层分领域开展结对帮扶、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主题培训、标准设置、教学分析、科研攻关,确保福建文化思政教育始终连贯、联动。

注重融汇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思政“福建格局”。实现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是延展思政课建设格局空间视域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课堂联建,完善第一二三课堂“同题作答”机制,以课程教材授课“专属的课堂”为牵引,开辟文创产品、动画短片、短视频、摄影作品、写生、插画、绘本、音乐剧等多元化载体的“实践的课堂”,打造多样化方式的“行走的课堂”,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见行。构建“政校企所”联合体,梳理整合福建文化的思政资源,充分挖掘福建文化的育人价值,共建沉浸式、交互式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精品路线。推进区域联动,构建以厦门、福州等为中心的福建“大思政”“大文化”教育区域联动格局,打造以同种同类文化形态为载体的跨区域、跨省域特有文化“思政教育链”,用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资源共享,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