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基层减负的关键是“减缚”

□郭素娇

7月12日,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岭下村党支部书记陈敏打开“全市一张图”平台,轻松填报了山洪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村危旧房隐患、高陡边坡隐患等4份防汛隐患排查清单。莆田市深入推进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今年3月依托“全市一张图”的数据服务能力,开发建设“基层一张表”智能填报系统,向全市推广,减轻基层干部负担。

基层减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越是如此,越要紧盯不放。基层减负的关键是“减缚”,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松开束缚干部手脚的“捆绳”,卸下基层干部的身心负担,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升工作质效。

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对基层工作的特点,减负要下好整合功夫,把各项工作归类统起来、分类串起来、按类牵起来,合并同类项、理顺交叉项、删减重复项,让干部从名目繁多的App、多头报表中解脱出来,既保证工作足额保质完成,又为一线干部减压。要下好“结合”功夫,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可一刀切,既要把无用的、赘余的“空壳”政务应用程序关停注销,也要把好用的、管用的政务应用程序用起来,将规范管理和功能优化相结合,发挥数字赋能优势,提高算力服务效能,优化操作流程,简化信息填报,提高资源整合利用率,真正让干部“指尖”松绑。

让“分流器”变成“减压器”。干部的身心压力过载,干事创业的效率必然会下降。各级领导干部在严格落实精文减会的同时,也应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流,切莫把担子一下子全压到基层干部的肩膀上,不切实际盲目定任务、下指标,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强推工作任务,让干部不堪重负。按主次关系、轻重缓急给工作任务排队,通过梳理调整、合力安排让干部在干工作时有急有缓、有的放矢,腾出更多时间下基层、访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工作要分流,人员也要分流,防止出现“忙闲不均”“鞭打快牛”的现象。在分配工作任务时,明确分工、细化举措,把工作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坚决纠治任意摊派的问题,更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将“一把抓”转成“一起动”。在基层,“上面要材料,下面忙成团”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忙乱多是由于“小马拉大车”,一方面是工作任务交织并行、连续集中;另一方面是时间紧、材料急,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为此,上级单位不能只当“传声筒”、只做“搬运工”,通知一发了之,材料一要了之,把压力都传导到基层干部的身上。上级部门传达文件时,也应把工作任务中的一般要求具体化、共性要求个体化,转化为目标指向明确、便于落实的具体思路方法,让基层干部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才能节约时间、增强实效。

给基层“减缚”,需要上级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多想想基层干部的难处,多与基层干部一起行动,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常下基层获取第一手资料,上下协作高效办事,基层干部的负担自然就轻了。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