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过紧日子当花钱花在刀刃上

□杨玉龙

耗费百万元修建一个校门,值不值?最近,《半月谈》记者在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展开调查后发现,有些单位热衷于装点门面、大搞装修,新建设施使用率不高,将大量资金花在“刀面上”,与中央提出的“要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等要求不符。

近年来,各地兴建楼堂馆所等行为普遍得到遏制,但装修、扩建等行为在一些地方则并未禁绝。例如,中部某县级市的一份施工招标公告显示,其党政大楼包括墙面清洗、大理石墙面铺设、室内吊顶等项目在内的装修改造总投资905.93万元。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也偏好搞天价装修。

高档装修风向基层蔓延的势头须警惕。有基层干部表示,一些地方着力打造区域样板、示范性工程,修建展厅时装修考究,LED灯带、数字大屏、人工智能设备等一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成了标配。现实中,这些项目除了向上级、“外人”展示之外,使用率不高。另外,项目成本和支出不够透明,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浪费,也存在腐败可能。

事实上,一些基层地区财政账面并不富裕,仍有花钱冲动,不惜花大钱装门面充脸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错位的政绩观。还有一些干部存在错误认知,比如一些在任上大肆修建办公楼、扩充办公设施,盲目上马相关项目的地方领导,有的虽然已经因违纪等问题被问责,却因客观上改善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干部待遇,仍是许多人口中的“好干部”。

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把钱用于装门面充脸面要不得。一方面,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这是党中央明确要求,各级应崇尚简朴、厉行节约、力戒奢华,把勤俭办一切事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慎用手中权力,将钱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比如,应在立项审核时进行严格把关,将“不该花的钱不花”作为单位考核评价指标之一,让过紧日子成为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自觉遵循的原则,杜绝铺张浪费。同时更须做好资金管控和后续监管,严肃查处使用财政资金搞形象工程等违规行为。

更重要的是,应该强化群众监督。这也正需要各级政府主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搭建公众监督平台,把刹住浪费之风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更多地交给群众。另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应该积极作为,强化监督惩处,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让真金白银真正用于发展紧要处与民生急需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