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言”系列文章,可谓篇篇精品,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给予读者深刻启示。可以用四个“度”来概括其特性:
一是高度。一方面是政治站位高。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敏言”的创作初衷即为用好这一独特优势,深入挖掘阐释、宣传报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日报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发挥了党报在理论宣传、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具有理论高度。不同于传统理论文章,“敏言”是“新闻+调研+理论”的结合体,其主题鲜明、逻辑严密、论述深刻,体现了应有的理论高度。
二是深度。其一是思想溯源深。“敏言”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旨,寻根溯源,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内容翔实且权威。其二是采访调研深。“敏言”每篇文章均下足调研功夫,以基层一线的鲜活案例,充分反映福建上下始终牢记嘱托、大力传承弘扬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的一系列工作措施、经验做法、成果成效。
三是鲜度。“敏言”在策划、内容、呈现形式、传播方式上展现出诸多创新亮点,令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统筹策划新。福建省委宣传部创新工作方法,统筹推动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福建日报社实现理论宣传的跨单位合作,通过“媒体+智库”的强强联合,推动新闻舆论工作提质增效。其次是表达方式新。运用“大事件小切口”的手法,贯通古今、融通中外的叙述方式和通俗易懂、清新朴实的文风,有力实现“硬新闻软着陆”。最后是传播方式新。依托微信公众号、新福建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实现多元分发、立体传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社会反响。
四是广度。“敏言”推出后,先后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加快建设‘海上福建’ 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策划相关报道,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 刘必然 见习记者 胡松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