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生命面前,规则应当让步

□潘抒捷

最近,广东一所医科大学公布的一则处罚通报,引发热议。据通报,该校一名教师因救治患儿导致上课迟到,被扣除奖金并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等。事件发酵后,校方称作为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目前正向相关单位核实情况,后续将跟进处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等院校等教学机构正常运转,的确有赖于一系列规章制度支撑。特别是在当下,一些高校教师存在重学术科研而轻教学工作的问题。对此,学校出台若干旨在保障教学质量的针对性措施,有其合理之处;校方按照规定处罚那些无法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违规者,也无可厚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刚性执行。不过,学校执行有关管理规定时,不仅要有原则性,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倘若不能在坚持规则的同时兼顾人性化考量,比如预先考虑一些突发状况并视特殊情况给予妥当处理,难免会有僵化和教条之嫌。

在这起事件中,当事人作为医学院校的一员,兼具教师与医生的双重身份,既是传道授业的园丁,也是身披白衣的天使。当教书育人与治病救人这两部分责任产生冲突时,她在孰轻孰重的价值排序中把诊疗放在教学之前,符合主流价值观。换句话说,这名教师上课迟到并非个人原因,而是履行其医生职责造成的。校方一味强调规则,坚持以未能按时上课予以处罚,表面看是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实际很可能产生不良导向。毕竟,课程落下可以补上,而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面前,规则应当让步。不少网友表示,参照私家车为救护车让路闯红灯不予处罚,这名教师因抢救病患而影响上课也不该受罚。如此类比未必恰当,但内在逻辑是相通的。舆论之所以反应强烈,认为校方的处理方式不合情理,正是缘于这样的朴素认知——在任何情况下,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都应当弘扬救死扶伤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在培养未来医生的医学院校里,更不能有丝毫动摇。

重视生命者应该被善待,挽救生命的行为理当得到鼓励与支持。这名教师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职责使命,也以救死扶伤优先的医者仁心给医学生们上了一课。眼下,校方正在进一步核实事情经过,期待管理层能够综合权衡特殊情况并作出最合适的处理决策。

当然,跳出个案来看,这起事件不仅关乎个体教师遭遇,更触及规则刚性与职业精神如何平衡的问题。对于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医院科室来说,一方面应当有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当遇到教学安排与临床紧急任务之间冲突时,能够有迅速协调解决的预案措施;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在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制度框架内体现人文关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