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要误读高校“零门槛自由转专业”

□付彪

6月底开始,本届高考考生即将进入志愿填报这一关键环节。选专业还是选学校,一直以来是报志愿过程中的一道难题。是为了更好的学校选择冷门专业,还是为了热门专业“迁就”下一档学校?还是“先别管专业,考进去再转”?高等教育诞生以来,国内众多高校对转专业进行了多样化探索。转专业赋予迷茫中的高校学子第二次选择的机会,然而,近年来浮现出的“先上再转”观念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

高考考生究竟选择专业还是学校,选择热门专业还是自己心仪的专业,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每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和家长都很迷惘。从媒体报道看,考生若能对接个人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往往能激发学习动力和热情,实现更好的学业成就;若盲目跟风选择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发现所选并非所爱,往往会面临身心双重煎熬。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79%的受访者都有过想转专业的念头。

为了做好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全国多所高等院校近日召开了2024年本科招生政策发布会。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都提到了入学后实施“零门槛”转专业。有评论观点认为,随着这些新政的实行,这一届学生入学后,完全实现了“专业自由”。一些考生和家长也产生了“先别管专业,考进去再转”的想法。从低分冷门专业转入高分热门专业,这引起了反对者对转专业公平性的质疑。

事实上,多所高校实行“零门槛自由转专业”,旨在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一段时间里,对专业有所了解后,更好地选择与自己兴趣、特点匹配的专业,更充分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非一味鼓励学生从冷门专业跳到热门专业,也并非支持“先别管专业,考进去再转”。多所高校在解读“自由转专业”新政时也强调:所谓的“零门槛”,是指转出零门槛,但各专业对转入人数都有比例或名额限制,以确保教学质量不会因此下降。

把转专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当然是众多高校学子和家长乐见其成的事。但也有一些网友在讨论中提及,担心“自由转专业”导致有些考生会采取“曲线战略”,先考上目标高校录取分数较低的专业,入学后再转到心仪专业;担心“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热门专业挤破头”。这些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毕竟转专业政策有其严肃性,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如何留住冷门专业、如何防止向热门专业一哄而上等,是各方都应审慎对待的问题。

对考生来说,不要误读“零门槛自由转专业”,还应重视选择心仪专业,关注专业志愿填报。要知道,转专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学生付出更多努力来适应新的专业环境和学习要求。对高校来说,要主动披露转专业方面的数据,方便考生参考,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兴趣、学习能力和未来规划的引导,让他们作出更清醒、理性的选择。

“自由转专业”是大势所趋,符合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高校在给学生提供专业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要为学生转专业把好关,并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各院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水平,让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科学严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